我知道了
蝉鸣随想

朱明贵

蝉,夏天里的生灵。对于蝉,每个人都有关于它的故事。或许,你曾于某次拿一把躺椅支于树荫下要睡个午觉,却被蝉打扰。只不过没多少人和这种生灵过不去,蝉鸣声声中,乏困的人照旧鼾声起伏。

蝉差不多日夜鸣叫,总体上是白天多于夜晚,上半夜多于下半夜,高温时多于低温时。对于蝉为什么如此“喋喋不休”,说法有很多。我对昆虫没有什么研究,但我所了解到的关于蝉为什么鸣叫,则让我为蝉动容,为蝉感动。

记得还是上小学时,听一位知青说过关于蝉鸣的故事。这位据说读过生物专业的知青告诉我们,蝉鸣是为求偶,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蝉身体主要为甲壳质,几乎没有毛孔,所以夏天体内的热量排放只有靠一对薄羽不停地扇动,来达到散热效果。这位知青还领着我们近距离观察鸣叫中蝉的形态。的确,蝉鸣时羽翼是振动的。“而这种振动所产生的风速在羽翼与蝉体间又产生了‘风琴’原理,所以我们看到蝉鸣时羽翼是在剧烈振动,一旦捉住蝉或受了惊吓,蝉的羽翼会立刻收起,响声也就停止了。”知青还说,天气越热,蝉叫得越是起劲,当到了下半夜气温稍凉时,蝉的鸣叫会稀落许多。知青还说,蝉主要是靠吸树杆里的汁液作为食物,当蝉把刺吸器扎入树皮或树叶时是需要一定力气的,借助于背上羽翼的扇动所产生的推力,更有助于成功吸食树枝树叶中的汁液。所以,天气越热,树枝树叶水分蒸发得越多,要吸食足够营养的汁液,蝉必须努力地扇翅鸣叫,散发体热,产生动力,多多益善。

一只小小的蝉,夏日里只有短短两三个月的生存期,关于蝉“生存法则”的解读,向人们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样一个道理。世上任何一个物种,当然也包括人类,谁不像蝉儿一样,为了生存而在努力地适应着所处的环境?我们每一个人为了生活、为了理想,为了人生追求的目标以各种形式去努力、去奋斗。天再热地再冷,环卫工人都要走进社区或钻进地沟清理垃圾、掏通堵塞;抢险队员冒余震顶风雨抢救人民生命财产;边关哨卡上的卫国战士浑身披雪眉毛结冰,仍要紧握钢枪守卫国疆。蝉鸣声中,我想到了人生的豪迈与生命的可贵,想到了精神的力量。蝉不鸣叫,会被热死饿死,人不奋斗会贫困潦倒。如此,我们应当唱起来、干起来,为实现心中梦想,扬帆济沧海,逐浪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