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昨夜“星”璀璨 明天“星”更灿
——三龙镇开展“光耀三龙之星”创评活动剪影

卞玉良 社会责任扛肩头

 

卞玉良(左)在纺纱车间检查生产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卞玉良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卞玉良还是一名大丰区人大连任代表。为何连任?有人说,他心中有百姓,把社会责任扛在肩头。

4月中旬,持久村2组特困户周书伯家来了几个“亲戚”。他们来到周家后,有人忙着上屋搬去旧瓦片和旧椽子,换上粗木料和新的琉璃瓦片,有人忙着在墙上粉刷,有人在忙着更换新门窗,还有的人厨房帮着做饭……经过10多个小时的紧张施工,周书伯家破漏不堪的旧房子,在卞玉良的帮助下,变成了粉墙加琉璃瓦的漂亮房子。年过六旬的周书伯,领着患有精神病妻子连声道谢。洋桥村1组陈国霞患胰腺病已有2年时间。去年8月,陈国霞又住进了医院。卞玉良听说后,抽出时间到人民医院看望了这位“穷亲戚”,并当场拿出4000现金给陈国霞丈夫作为贴补医药费用。

有人说,卞玉良的善良就在于他一贯乐做善事,他把别人的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情。此话不假。丰富小街路灯不亮,他带头捐资,安装了路灯;老干部活动室里需要更换文体设施,他出资相助;丰富社区每逢中秋佳节搞文娱晚会,都是他一手操办;个别失足青少年释放回乡后,他收留了他们,成为厂里的优秀职工……

 

杨国栋 为民谋福写春秋

 

杨国栋(右)在维护液化气设备

 

一条长约970米,宽5米的水泥路,被三龙镇持久村村民誉为“善心路”。同时,与久丰村相邻的水泥路近2000米,在杨国栋的帮助下,将原路宽度从3.5米,拓宽至5米,他个人花费了50万元。

今年65岁的杨国栋,自从1995年起创办企业以来,他就把为民谋福放在心中。他说:“一个人如果只把自己的私利放在第一位,那么,这个人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几年前,杨国栋在持久村村民的强烈要求下,回村挑起了村党总支书记重担。在他任职的几年中,他带领村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中走出,引导村民发展冬瓜、大棚蔬菜、药材等特经种植,村民收入大幅提高。

“村民富裕了,是我最大的心愿;村民有难了,我要尽最大努力去帮助。”持久村村民夏怀春的儿子患上白血病,他知道情况后,登门看望,送上2000元资助金;丰余村残疾人王家河,在去街市购物途中出了交通事故,他听说后献出2000元慰问金;每当中秋、春节来临,杨国栋总是准备好节日礼品,提前到镇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他把孤寡老人看成是自家的亲人。

 

周加平 美德写在村民心坎上

 

周加平(左)为群众加油

 

在三龙镇斗龙港村群众的眼里,周加平既是渔业加油站的老板,更像村民的老大哥。他的左邻右舍、他的客户、他的街坊邻居们,有话都愿意跟他说,有事都愿意与他商量。

老周在党支部书记岗位上一干就是22年,为党工作兢兢业业。去年春,镇政府对渔业社区街道建设中,部分拆迁户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拆迁进度不快。周加平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他看来,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怎么就不被少数人理解呢?周加平决定解开“疙瘩”。他首先自己带头放好样子,自费8000多元,买来100多跟直径80厘米的下水管道,安装在街道,解决了一方居民下雨受涝问题,居民们拍手称快。然后登门做工作,晚饭后,他串东家跑西家,从大道理到小家庭,13个“不开窍”家庭豁然开朗,在短短的1个月内全部自愿拆除平房,在新居民点安家。

村民小施的妻子系外省人士。近期,小夫妻两闹别扭打算离婚。老周得知情况后与老伴一起苦口婆心把小夫妻两从“边缘线上”拉了回来。事后,老周还为小施的孩子垫资了医药费。

 

张玉昌 带领乡邻奔富路

 

张玉昌(中)为合作社员苗禽防疫

 

镇人大代表、人称“鸭司令”的张玉昌,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热心人,他养鹅养鸭20多年,最大的优点是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2011年,他成立了三鑫禽类专业合作社,目的是与社员们有钱一起赚,有事一起干。他向社员们承诺:从鸭苗鹅苗的孵化与引进、饲料的加工、苗禽防疫、饲养技术、贷款担保和鹅鸭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今年上半年,三鑫合作社虽在禽流感的影响下,但95%的合作社员获得盈利,户平收入8万元。社员赵平说:“三鑫合作社是我们的避风港,张玉昌是我们的主心骨,张理事长带领我们奔富路,增添了我们的幸福感。”

在张玉昌看来,自己富了更要关爱那些处于贫困线的村民。本村宋姓男子30多岁未成家,且收入不多。张玉昌几次登门动员随自己养鸭,并且给予种苗、技术、资金、销售支持,小宋很快脱贫致富,建立了幸福家庭。龙东4组老张是个低收入户,儿子患上白血病,张玉昌听说此事后,送去5000元慰问金。孤儿小徐磊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张玉昌每年春节送去500元,鼓励他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人成才。他叔父符合“五保户”条件,张玉昌主动承担赡养义务,不要政府负担……

 

张建平 兴镇富民带头人

 

张建平(中)在检查高纯铝丝质量

 

“张老板,请你给我送2吨高纯铝丝来,好吗?”“好,今天就给你送去。”8月26日,斗龙村建平铝制品厂总经理张建平接到上海龙华电子元件厂打来供货电话。

今年55岁的张建平,当企业老板已有30个年头。公司旗下,有两大板块:一块生产水泥预制品。生产的水泥板、楼板、桁条、涵洞等70多个品种。由于产品质量好,除本地热销外,还远销兴化、滨海、建湖等地,常年消化本地劳动力20多人,工人年人均收入逾5万元。另一块生产高纯铝丝。高纯铝丝用于电子产品原件,全江苏仅有9家企业生产。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厂,工人年均收入6万元以上,每年向国家纳税20多万元,最高年份纳税近40万元,20年来张建平向国家纳税500多万元,先后有100多工人从他的企业退休。

职工刘元香说:“张老板是个热心肠的人,他不但带领我们在家门口共同致富,还乐于帮助别人,邻居们搞小型家庭建筑,索要一点水泥、黄沙、钢筋等,他不收一分钱。村民家发生天灾人祸事情,他总是热心相助。”

 

王金中 家庭农场带民富

 

王金中(左)在田间察看秧苗生长情况

 

金秋八月,龙南村村部南侧,大片稻田一望无际。稻田边,一位头戴草帽,身穿短袖衫的中年农民,正弯着腰在细数着水稻颗粒。他,就是三龙镇龙源家庭农场主王金中。提起王金中,当地的村民都竖起大拇指。村民李友存说:“王金中办起了家庭农场,我们也跟着发财。我们把土地流转给了他,一是增加了土地租金收入,二是腾出时间外出打工,挣更多的钱,两全其美呀。”

曾经当了10多年村民组长的王金中,近年来,发现许多村民因种地打工两头忙,收入不高等实际情况,他决定流转村民手中的土地。去年6月,在镇村的支持下,他流转了本村260亩土地,每年每亩以950元的价格返还给村民,年终一次性结算。今年夏粮,王金中生产的白皮小麦获得丰收,亩产夺得425公斤的好收成。眼下,王金中种植的“9108”香稻长势喜人。王金中按照生态稻标准,辅导前来他的农场里打工的每一位农民,让他们学会使用硼肥和锌肥,严格控制不达标农药。目前,王金中已与上海市农工商超市签订了销售生态大米合同,以质量赢得市场。龙南四组农民咸同高说:“我把20亩土地流转给了王金中,我正常在他的农场里打工,收入有保障,两头赚呢。”

 

刘华山 汩汩甘泉润乡邻

 

刘华山(右)在帮助村民修理水龙头

 

“我是一名党员,就应该吃苦耐劳,为村民做些好事。”刘华山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在别人的眼中,刘华山是一个普通的水倌,但在丰富村老百姓的眼里,刘华山是一位“活雷锋”。今年56岁的刘华山,干水工28年。张家的水龙头坏了,随喊随到,不收一分钱;李家的水表、水管需要更换,从来不收安装费。老刘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常常在挖管道、凿水泥混凝土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他从来不叫一声苦。

去年冬天,一场罕见的寒流袭击了里下河地区,最低气温降到零下15℃度。丰富村的村民也难免逃脱厄运,许多村民家的水表和水管被冻得裂开了,村民们吃水成了难题。面对眼前喷射四射的水流,看看脚下冻得坚如磐石的泥土无法开挖,刘华山急得直冒汗。怎么办?刘华山决定从村里困难户和低保户家开始修缮。他喊来妻子,烧水熔化水表、水龙头冻坏处,然后安装上新配件并套上保温材料。在他的努力下,7组低保户蔡长生老汉,5组养殖户王忠明等30多家村民在较短的时间内吃上自来水。村民们说,刘华山冻破了双手,为村民们送来了甘泉。

 

策  划:韦桂和   邢   程

统  筹:陈纪忠   韦   峰  董汉忠 陈   刚 蔡   枫   翟东芳

组  稿:陈   迁   李   莉  朱晓琴 陆国欣 蔡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