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经济发展满是“含绿量” 百姓生活更有“幸福感”

本报记者 蔡剑涛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坚决不要。”“坚持宁缺毋滥,避免捡到篮子都是菜,不让一个污染项目走进园区。”“坚持突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久久为功,努力培植‘高大新外’特色项目。”5月中旬,全区招商引资百日竞赛汇报会上,一句句铿锵有力的发言,表现出全区各板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强决心。

大丰人的骨子里一直流淌着生态环保的血液。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县的战略构想,启动全国首个生态县规划与建设研究,成为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全区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自然资源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环境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让经济社会发展更有“含绿量”和“含金量”。

让经济发展更有“含绿量”和“含金量”,需要坚定不移转变发展方式,让绿成为最鲜明的产业底色。全区上下大力发展新能源、海洋生物、智慧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风电产业园成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淡化海水产业园建成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区,海洋生物产业园跻身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和国际农业科技园。来到丰海新能源淡化海水发展有限公司,高耸的风机在蓝天白云下,缓缓转动,为企业生产提供源源动能。丰海做足“风电水”文章,自主研制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智能微电网海水淡化成套系统,把海水淡化为高品质饮用水,走出了一条绿意鲜明的特色发展路。现在,海淡设备正加快走向市场。公司总经理杨宏勋说:“国内,公司在海南赵述岛已经安装了一条日产100吨的生产线,采用风能和太阳能提供电力,已经成为岛上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国外,海淡设备吸引了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国家的关注,目前正在全力组织5套目的地为马尔代夫的援外设备。”

采访中,工业领域职能部门的同志说,全区上下深入开展工业企业“争星创优”、先进制造业发展“六个一”工程等特色活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业经济为大丰在区域竞相发展和沿海中部崛起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农业领域职能部门的同志说,全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不断加快,高效、休闲、特色农业集聚发展,呈现出绿意盎然的蓬勃态势。大丰已经成为有机大米、荠菜、紫菜三大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区农业“三品”总数362个,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85%以上。

生态环境既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倒逼力量。大丰以开展省“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持续加强治气、治水、治土等各项工作,坚决打赢水、气、土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位区政协委员在他的一份专项调查报告中写到,大丰舍得把钱用在空中(控尘降霾)、投进水里(治理河道)、埋在土里(铺设管网),推进实施一批环境治理重点工程,环境质量改善取得了明显成效。记者综合从各职能部门得到的信息,大丰区、镇、村三级728名河长全部上岗,1782条河道实现全覆盖;去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好于三类水比例达到60%;投资18.4亿元的新水源及饮水工程大丰支线与盐城主线工程同步实施,预计上半年贯通出水;全区PM2.5平均浓度每立方米43.2微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6.2%。

只有经济社会发展更具“含绿量”和“含金量”,人民生活才会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王荣在基层调研和各类会议上反复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大丰的生态优势更加突出、更加鲜明。荷兰花海项目所在地是新丰镇地势最低洼的区域之一,当地农民发展种植项目“十雨九涝,收成看天”,发展养殖项目“一雨成灾,粪水四溢”。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新丰镇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保护原有涵闸、沟渠、老林带,融入风车、木屋、郁金香等新元素,以生态修复之笔,勾画出一片“最美花园”,打造出一座“富民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