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衣柜里的“芳华”
本报记者 顾晶晶

日前,家住荣润首府小区的陈云英过60岁生日,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她从商场里花1000多块钱买了件真丝面料的对襟唐装,心里美滋滋的同时不禁感叹:“以前哪舍得花这么多钱买件衣裳呀!”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可以透过不同时代的穿衣变化来寻找到最为直接、细微的答案。

说起服饰的变迁,爱美的陈大妈最有体会。她清楚地记得改革开放之初,家中衣柜里,绿、蓝、黑、灰等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而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色旧军装,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这在那个时代是很“提劲儿”的行头。“当时,物质比较贫乏,买东西要凭票,哪有闲钱和心思买衣服呀,一年最多也就添置一件新衣服。”

改革开放的浪潮开始席卷中国的时候,物质慢慢丰富,市面上出现了的确良、涤纶等化纤混纺布,深受消费者欢迎。陈大妈家的衣柜也开始满当起来,各种花式的确良衬衫、连衣裙成了衣柜的“主角”,沉闷的生活也因此有了更多光彩。“挺刮、滑爽,不缩水、干得快、不变形,尤其是印染出的鲜亮效果让心情都会美丽起来,所以我常常从牙缝里抠出钱来置办‘的确凉’。”对熟悉了粗布粗衣或者是洋布洋衫的“灰暗国”里的陈大妈来说,这无疑成了贫瘠年代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80年代,色彩缤纷的时代来临了。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涌现,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陈大妈的衣柜里,大喇叭裤、蝙蝠衫、还有健美裤和连衣裙等成了“常客”。“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上走的话,那回头率可高了。”想起这些,她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

“90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变化最快的年代,一种潮流还没有形成几乎就面临着过时的尴尬。”陈大妈回忆,当时她们常常光顾各种服装摊,那里有大量的款式与花色的服装,价格也更加便宜。再后来,遍布于热闹又繁华的商业中心的“真维斯”、“班尼路”等品牌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她们又开始纷纷追求这些所谓的品牌服饰。而除了对品牌的追崇外,服装的大胆尺度也开始挑战大家的眼球,露脐装、哈韩服等站到了流行前沿。

21世纪,追求个性、标新立异也成了陈大妈服装需求中最重要的元素。用她的话说,“21世纪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自由时代。”虽然已到花甲之年,但陈大妈在平时的穿搭上,也经常会不按常理“出牌”,衬衫下面配牛仔裤,连衣裙下面穿旅游鞋,她不无自豪地说:“我现在的穿衣风格就是‘混搭’加‘个性’,我要穿出我自己的独特魅力。”而更让陈大妈感到幸福的是,远在国外工作的儿子儿媳,常常会给她寄些DIOR、COACH、Gucci等国际品牌的服饰,让她的衣柜逐步与“国际化”接轨了。

40年,一个不算短暂的区间,陈大妈衣柜里的衣服增了减,减了加,只留下带着淡淡樟脑香气的历史味道。当陈大妈重新回忆它们,除了苦涩、辛酸、亲切,还有不尽的感慨: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