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高效生态农业让大丰走向“绿富美”,请听——
绿色转型的田野欢歌
本报记者 杨 燕 通讯员 李乃翔

如何让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得力“引擎”?近年来,我区在发展的实践中求解这道题,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线,主攻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在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产业扩面、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方面寻求突破,走出了一条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现代农业之路。

如今的卯酉大地,“绿富美”的现代农业身影比比皆是。

 

新农业,提高亩产值

一样的土地,种植传统粮棉亩产效益只有千元左右,但换一种方式,却可以产生翻番效益。在大桥镇,老土地翻出了“新花样”。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镇新建成百亩以上连片钢架大棚10个、百亩以上花卉苗木基地3个,新增高效农业近3000亩,特经种植比例再创新高。

与此同时,新模式、新业态涌现,更是拓展了“靠田吃饭”的新思路。江东农业发展公司流转土地建成4000亩种植基地,借力企业“基地+保鲜+仓储+出口”一条龙运营模式,使大桥农民种植的大葱、萝卜、花菜等农产品成了畅销货,带动了当地农民发展特经蔬菜2000亩。东方桃花洲旅游景区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吸引游客10万余人,销售油桃、水蜜桃近10万公斤,销售额达170万元。不断刷新的亩产值,点燃了当地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的热情。据了解,该镇今年新流转土地3700多亩用于发展高效农业,农民从土地流转中收益380多万元,村集体收益近40万元。

新农业的崛起,背后是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不断优化,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层层递进。据悉,当前全区粮经比达到6.1:3.9,位列盐城第一,农业现代化工程全省综合排名33位,高效农业面积达到12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27.13万亩,我区被评为“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县(区)”。

 

新农民,主攻规模化

一样的土地,目不识丁的老农可能只会使使“老把式”,但换一群人,却可以种出不一样的“风景”。 在西团镇马港村,昔日没人要的低洼地成了致富的“香馍馍”。当地能人李永彬承包本村318亩低洼地,成立绿禾家庭农场,从事稻虾轮作生态养殖。今年以来,这些低洼地亩纯效益是传统种植的3倍多。当前马港村的稻虾轮作生态养殖已经辐射带动周边镇村1000多人从事相关养殖,越来越多碎片化田块、低洼地在土地流转和高效养殖的作用下,产生出更高的效益。

我们看到,一批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卯酉大地涌现。数据显示,全区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83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14家,市级示范社35家。合作社覆盖所有镇村,涉及蔬菜、中药材、苗木花卉种植和牛羊猪养殖等产业,加入农民合作社的农户数达18.6万,农民合作社成员数占总农户比重达到91.8%。全区拥有各类家庭农场376家。小的几十亩,大的几百亩,这些农场或自己树品牌,或抱团闯市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特色精品农业崭露头角。因为他们,市场意识、合作意识、品牌意识正在大丰的田野上觉醒。

 

新优势,绿色竞争力

大丰的田野上,对于生态效益的考量也越来越多。

“养什么都可以,但是养什么都不能污染环境”的意识加快深入人心。江苏欣运、江苏梅林、江苏申牛等龙头企业主动示范,“猪(牛)—沼—种”生态循环农牧结合模式在全区得到推广。温氏、天邦等公司则“牵手”合作养殖户,整体推广粪污异位发酵床处理模式,实现养殖污水零排放。苏港和顺、丰大肥业、江苏道远等集中处置点加快建设,养殖区域实现小循环,全区域实现生态种养大循环,这样的畜牧业粪污集中处置模式正逐步推广,成为大丰现代农业的“新看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大丰各个板块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印证。不少镇区依靠生态优势,打造绿色农业品牌,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抢占先机。据统计,全区现有无公害农产品296个、绿色食品62个、有机食品1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个,“丰收大地”“恒喜”两个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碧绿”“添寿”等5个品牌获江苏省著名商标,“宝龙牌淡水小龙虾”等5个产品获江苏名牌产品荣誉,“大丰大米”“大丰恒北早酥梨”“大丰南阳辣根”入选《2017年全国农产品名特优新名录》……这些绿色农业品牌既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

好生态还带旺了休闲观光农业。我区在盐城率先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走在大丰绿色田野,别致的农业休闲旅游景点层出不穷。全区3条线路入选农业农村部精品景点线路,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全国五星级示范园区3家、四星级4家,省级示范村(主题农园)4家,市级示范点11家。大丰休闲农业在盐城领跑、全省争先,成为“接二连三”产业链中的亮丽风景。

借助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勃勃生机,新的竞争力不断在大丰田野里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