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一路奋进,工业经济挺起发展“脊梁”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业经济发展篇(1)

本报记者 蔡剑涛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年来,大丰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报即日起推出《辉煌四十年,再踏新征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围绕“新型工业化、农村农业、城市化、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专题,回顾改革开放40年大丰发展的巨大成就,书写当下大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谋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老厂长好,老厂长好!”清晨散步的时候,走在新丰镇淮海路上,袁平不时会遇到熟悉的老工友。他们原先同在一家企业——地方国营淮南纱厂。作为老一辈的“纺织人”,他们对淮南纱厂有着特殊的情结。“它可是大丰工业的‘开山鼻祖’。建国初期,大丰仅有这家资本家合股创办的纺织厂。不像今天,工业企业已经遍布城乡。”袁平的言语间还有掩饰不住的自豪。

一路砥砺奋进,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淮南纱厂历经国企改革重组等重大变革,而今已经易名为无锡庆丰(大丰)纺织有限公司。变化的是名字,不变的是发展。随着无锡庆丰设备更新改造等一系列技改项目的实施,企业工艺水平和生产能力更显强大,成为全区40家规模重点企业之一。去年,公司实现开票销售4.3亿元,入库税收540万元。和庆丰纺织一样,大丰工业也在改革的春风中转型跨越。

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大丰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惊人”。袁平回忆说:“那时,雨后春笋般冒出了许多小企业。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许多人托门路,到我们纱厂求购纱线原材料。”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5年,全区发展乡以上企业总数442个。油化厂、橡塑厂、无线电厂、小海饲料厂、草庙化工厂……那时的企业今天依然停留在大丰人的记忆中。它们的崛起,让大丰工业经济门类变得更加齐全。翻开1995年年鉴资料,当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646038万元,一二三产比重分别为38.1∶41.8∶20.1。透过数字不难发现,二产的比例明显超过一产,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

当年的草庙化工厂,就是今天的丰山集团。前不久,丰山迎来了两大喜事,一件是建企30周年,另一件是主板上市。30年来,丰山先后建成企业院士工作站等多个研发平台,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企业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今年9月17日,丰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在资本市场,除了丰山,大丰还有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2家、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挂牌公司6家,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苏北领先。

改革是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的动力之源。从1995年开始,乡镇企业实行租赁、兼并、拍卖,中小国有集体企业实行重组、股份制改造,全区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2001年至2002年,大丰还对国有规模企业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组,工业经济迸发出新的活力。2002年,大丰实现工业总产值169.62亿元,比1995年增长162.6%,平均递增速度达14.8%。袁平回忆说,那时全区工业主要以纺织、机械、化工、食品为主,纺织以超过30%的比例占第一大产业的地位。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是工业发展绕不开的关键词。2003年以来,全区上下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全民创业,工业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到2008年,全区销售超5000万元的企业数由2002年的41个增加到2008年的95个,超亿元的企业数由2002年的18个增加到2008年的50个;入库税超千万元的企业数由2002年的1个增加到2008年的16个。全区纺织、机械、化工、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占全区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6.3%、27.2%、24.5%、15.4%,机械行业成了第一大产业。

大丰工业铭记着几个特殊的年份。2013年、2014年、2015年、2017年,大丰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分别突破500亿元、600亿元、700亿元和800亿元。去年,我区实现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846亿元,同比增长13.4%。工业经济主导产业逐步向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智慧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7年度实现开票销售245.2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全区规上工业开票销售的34%。

今年年初,区委区政府制定了《深入实施“六个一”工程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培育纳税超亿元企业、上市挂牌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企业、突破重大项目、扩大工业总量,实现以质为先、质量并重的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444.85亿元,同比增长13.8%。

 

今天,丰山集团矗立在港区的现代化工厂

 

30年前,丰山集团草庙创业地

 

90年代,丰山集团在海边建立的海滨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