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微”民生带来小欢喜,可以多一点

“老有汽车在上面走,我家车库门前的下水道盖子都坏掉了。还想着这问题得打12345反映一下,没等我拨电话,这都修好了。我们真的很开心。”日前,有读者致电本报,想表扬下市政工程的细致入微。听着电话那头的朗朗笑声,记者也不禁翘起嘴角。“微”民生带来小欢喜,这样的新闻可以多一点。

“微”民生,意指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是微观层次的民生。对民生细节的重视程度和把握处理,体现了政府对城市的管理水平。“大民生”固然重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保障,要大抓狠抓。而“微民生”同样不可忽视。这些需求不是很起眼,但它们很能影响心情,影响幸福感。很多时候,恰恰是一些小麻烦事的解决,能够让人民群众从自己生活发生的切实改善中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行政审批局为办事的群众省去复印费,教育部门办起延时班……仔细想想,我们的获得感不就是在这一件件民生小事中累积起来的吗?

能不能做好“微”民生,体现了政府的用心。只有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这条宗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才能主动去发现“下水道盖子坏了”这样的麻烦事,才能主动将这些小事解决掉。很多小事,看似切入点很小、落脚点很低,但却最能反映民生事业的“温度”,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群众的小欢喜会升级为大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微”民生也是一篇大文章。怎样才能发现群众的微需求,记者建议职能部门不妨多上街头走走,不妨多到网上看看。“点赞”、“拍砖”可以,“建言”、“吐槽”欢迎,多听多看多些感同身受,自然也就知道群众想什么,要什么。

结合当前正在深入进行中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带着问题、冲着难题、为了破题,到一线去解决问题,着力解决百姓的操心事、烦恼事、揪心事,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实惠。在这样的过程中,党员干部才能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领悟,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自觉,彰显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让群众感受到新作风新形象。

(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