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黄海野鹿荡:坐在地上聊聊天上的事

题记: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落户在哪里,首先是对当地生态保护的极大肯定。“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野鹿荡”的设立,对保护优异的夜空资源和遗产,对保护和创造良好的夜间环境,对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发现和开辟一处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星空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暗夜星空,有情怀的生态课题

 

30亿年来,地球上的生命生活在由太阳、月亮和星星带来的光明与黑暗之中。今天,全球2/3的城市人却无法在夜晚看到银河和主要的星座,因为他们生活在充满了光污染的“不夜城”。国际暗夜协会是最早发起设立暗夜公园的机构,这是一家成立于1988年的非营利组织。2007年,世界第一个暗夜公园在美国犹他州东南角的天然桥国家公园开辟,这里的夜晚足够寂静与黑暗,星空湛蓝,是众多“追星”者的必到之地。2007年至今,国际暗夜协会及其分支机构共在世界范围内认定了17个暗夜公园,其中10个在美国。自2014年中国第一个暗夜星空保护地在西藏阿里建立起,国内目前已经建成5个暗夜星空保护地——西藏阿里、那曲,江西上饶葛源,山西太行洪谷,江苏野鹿荡。

这是一个富有情怀的生态课题。康德说过,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的灿灿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尚的道德法则。但对于今天的很多孩子来说,星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夜的信号不再是月与繁星,而是华灯初上。很大意义上,灯光是城市的象征。它无限延长了白昼,更将街景扮靓。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灯光运用的无章,有些光源开始过分刺目,有些原本纯净美好的自然底色,蒙上了失真的光。去年,野鹿荡被确认为第三处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是我国沿海地区首个。根据调查与观测,野鹿荡地区的夜空质量在良好的条件下,目视可以清晰看到夏季银河、冬季猎户星座及本天区主要星座。在野鹿荡保护地做管理工作的马连义说,野鹿荡拥有三千亩核心体验区,远高于暗夜保护地所需面积标准。一年来,暗夜星空保护进程不断推进,美丽星空文学社、追星人俱乐部、星空观测站、星空小屋等陆续建成,盐城师范学院人文与自然综合实验基地已在此挂牌。

这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神奇。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唐伯平教授是野鹿荡暗夜星空的发起人之一,他表示,“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野鹿荡”是一个重要的科学普及及研究平台,建设生态宣传和科学普及基地,开展各种有特色的活动,让保护地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探索、文化创作、生态宣传为一体的科学综合实验基地,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与生活水平,是“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野鹿荡”的使命担当。

“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落户在哪里,首先是对当地生态保护的极大肯定。”中国绿发会外联部主任任小东说,对于沿海地区的生态保护来说,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落户野鹿荡,可以让更多公众关注并参与盐城沿海的暗夜星空保护,进而推动沿海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暗夜保护区内,灯光照明特殊处理,科学合理使用灯光。漂亮震撼的星河,似乎伸出手就可触摸到。仰望星空,审视自己,这是跟自己本心对话的绝好机会。

 

 

人月双清,眼里有光的守护者

 

中国为数不多的职业星空摄影师戴建峰是“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野鹿荡”的促成者之一。“在月亮和满天星斗下,在宇宙尺度下,人的一生和人类本身,都变得非常渺小。” 戴建峰说,中国暗夜星空保护发展形势向好,一方面,以星空会为主的保护努力不断取得成果,另一方面在公众特别是天文爱好者群体中,暗夜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双子座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作为中国第三家、沿海地区和人口稠密地带第一家的“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到野鹿荡里看流星雨,成为许多天文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期待的年度大戏。去年12月14日,天文爱好者任万存、周左人、唐颖涛、谢月红、徐萍等在野鹿荡的寒夜里守护星空,捕捉璀璨星雨,记录下了很多美好的画面。拍摄星空的过程并不像照片上看起来那么绚丽多彩,一张好的星空照片需要长时间的等待,这就需要拍摄者彻夜不眠;美丽的星空都在荒无人烟之处,所以如果你对浩瀚星空感兴趣,就必须忍受饥与寒。野鹿荡的夜晚,虫声如潮,万幕星海映入眼帘,静坐相依,清闲自得。用镜头记录下来,让周围的人们能更好地接触和了解天文,引领更多普通人去领略自然和星空的壮美,在他们看来也是一件乐事。 “野鹿荡的冬夜寒意凌冽,苍茫的大地只有呼啸的风声,间歇着鹿吼鹤鸣。气温已经降到了零度以下,冻到开始怀疑人生。”回忆起在野鹿荡观星的场景,摄影爱好者徐萍心情激荡,“微微仰起头,一个个流星从天空快速划过,就像一根根火柴轻轻划过,瞬间点燃了我们……原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那是为我们辨别方向的北极星,遥遥相望的是牛郎织女星,W形状的是仙户座……”逢到节假日,只要有时间,万安云都会从南京回大丰,为星空爱好者进行科普讲座。站在空旷的广场上,拿上指星笔,一向寡言的万安云就有了说不完的话题。他是一名公务员,也是一位暗夜星空保护志愿者。因为热爱,戴建峰从一名白领变成职业追星人,现在是暗夜星空项目的推广者;因为共同的理想,南京天文台科研中心免费为“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野鹿荡”提供技术支持;因为眼里有光,每年都有无数来自全球各地的星空爱好者来到这里做志愿者……星空是暗夜保护者的信仰,暗夜保护这个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东方湿地,星空下的精彩夜生活

 

滩涂上有一个远眺麋鹿的好地方,叫“观鹿台”。爬上一人多高的木架子,透过宽宽的河道,可以远远看到在一片草地里有一块宽阔的浅滩泥地,这是野生麋鹿王带着妻儿经常遛弯的“行宫”。天气渐冷,草木凋零,野生麋鹿懒懒散散卧在枯草丛中,远看就像一个个小土丘,需要定睛细细甄别。为了保持体力,有时候麋鹿可以静静呆上几个小时,一动不动。有些朋友观鹿后觉得特别不过瘾,这些懒散的好像雕塑一般的大块头,似乎没有想象中“神兽”的威猛。其实,你不了解“神兽”。麋鹿是一种昼伏夜出的动物,夜晚对它们来说,才是一天中最兴奋的时候。天气渐冷后,野鹿荡的小菜地里经常迎来不速之客,馋嘴的野生麋鹿静候到人们睡熟的时候,轻松越过小篱笆墙,偷吃美味的白菜。清晨之后,小菜地里只剩下满地白菜梆子,还有一串串蹄印。

“野生动物出没,请小心驾驶”,野鹿荡附近的道路两侧都竖着这样的警示牌。晚上开车经过附近时,的确需要减速小心驾驶。摄影师李东明经常在滩涂一带采风,偶遇野生鹿群是常有的事。停下车,打起近光灯,静静观察鹿群过马路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鹿王带头,十多位“妻子”带着大大小小的“孩子”,一个个紧随其后、脚步轻盈。这个时候的麋鹿似乎胆子比白天的时候大多了,在汽车灯光下的照射下,它们依然秩序井然、不急不慢。去哪里了?觅食、游戏、移居,不得而知。茫茫滩涂都是它们的天地。黑沉沉的夜晚里,它们并不寂寞,成群的候鸟,知名不知名的虫子,湿地里数百种生灵,也许正刚刚开始精彩的夜生活。

作家毕飞宇说:“人类的生存习惯破坏了时间的恒常价值,白昼的主动意义越来越显著了,黑夜只是作为陪衬与补充而存在。其实我们错了,黑夜才是世界的真性状态。”在“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野鹿荡”,夜幕降临好戏刚刚开始。刮西北风的日子里,野生螃蟹从密密的芦苇荡中爬出来,爬到路上,甚至爬到食堂里。星空小屋里,经常举行各种小型沙龙,摄影爱好者、天文爱好者、环保志愿者在这里稍事歇息,透过透明幕布观赏漫天星河。静谧夜空下,经常能听到远处候鸟的鸣叫声。

深秋,徒步于南黄海湿地,海风送来阵阵寒意。往湿地深处走走,会看见从北方飞来的冬候鸟。冬候鸟在秋季离开寒冷的北方,一路向南跨洋越海。春天到来时,便从南方飞回,完成迁徙之旅。千百年来如此,循环往复。就像候鸟依赖这片湿地一样,长久以来,沿海的人们也是依靠这里的鱼虾贝类繁衍生息。即使,时针转到了现代,如何更好地与这片湿地相处,仍是我们要探寻的永恒命题。而这,就是“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野鹿荡”设立的意义。

 

 

马苏南 /

杨国美  崔建岭  冯昊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