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建设高效养殖小区 减少废弃物排放
一家养殖企业的绿色转型探索
本报记者 蔡剑涛

午饭时间,盐城温氏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养殖户陈广江,捧着饭碗在鸡舍间巡视。鸡群“咯咯”叫个不停,虽然有粪便,但全都落在输送带上,眨眼间自动收储到了封闭的池子。墙上的数个感应器也“坚守岗位”,一旦氨气等指标超过限值,便会启动变频风机,进行空气交换。

“保护生态环境,做一个‘有担当’的企业,我们一直在努力。”盐城温氏总经理汪育祥说,遵循“资源化、生态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原则,温氏积极探索绿色转型之路,努力打造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盐城温氏是广东温氏集团全资子公司,2008年落户我区。为推进绿色养殖,该公司陆续出台《环保工作管理制度》《环保工作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环保管理制度,不仅定期邀请环保专家到企业开展专业培训,还适时组织环保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减少废弃物排放,推进循环利用是该公司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他们动员合作养殖户配套节能节水环保设备、机械刮粪装置和自动喂料系统等,以机械手段提高畜禽对水和饲料的利用效率,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产生。为解决好最头疼的粪便问题,该公司推广生物降解床处理等多项新技术。在鸡舍铺设垫料,并按一定比例添加含有微生物菌种的木糠、谷壳或秸秆等混合物,实现种鸡场的粪污原地降解,极大减少污染物产生。随着笼养养殖户的增多,他们又探索委外处理模式,通过封闭式储运,将粪便集中到有机肥加工企业统一处理,变废为宝。

过去,该公司一直通过“公司+农户”的利益连接,采用“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进苗、统一用料、统一销售、分户饲养”的模式从事生产,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五统一分”模式,虽然较好解决了养殖户管理不强、销售不畅等方面的问题,但也暴露出环保意识薄弱、治污积极性不高、环保投入相对不足等短板。

在推进绿色转型过程中,该公司决定通过高效养殖小区建设,将散户集中起来,实行工厂化管理。将养殖小区建设第一站选在“江苏禽蛋第一镇”东台市许河镇。经过抢工会战,去年年底,该镇芦河养殖小区成功进苗饲养。高高的绿植中耸立着排排鸡舍,小区绿化面积超过30%。鸡舍间没有任何刺鼻的异味,粪便不落地已经成为现实。另一家上市公司鹏鹞环保与温氏“结伴而行”,配套建设有机肥料加工企业,推进养殖废弃物全量转化,实现变废为宝。该养殖小区已经成为温氏绿色养殖的标杆,以绿色身姿证明规模养殖和畜禽污染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等号。

高效小区效益的确高。记者了解到,传统养殖方式100亩土地一年最多出栏40万羽鸡。但通过集中规划建设,土地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一年可以饲养480万羽,产量悬殊12倍。进入小区的农户,人均年饲养量可以突破20万羽,年收入超30万元。汪育祥告诉记者,盐城温氏愿意和全区各经济主体及广大养殖户携手共走绿色养殖之路。他们正在和部分主体进行深度沟通,计划在大丰境内规划建设养殖小区,通过“招商入园”等合作模式,将养殖散户集中起来,从源头上控减养殖面源污染。同时,发挥养殖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吸引农牧设备、食品加工等项目集聚发展,实现全产业链优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