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我们改变了环境,环境也改变了我们
本报记者 马苏南 通讯员 董晓娟

编者按: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新时代的大丰故事就在哪里。2020年的“新春走基层”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已经启动。本报记者进社区、访农家、入企业,聚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普通奋斗者,展现新时代的思想、温度和品质,反映新时代人们的期盼、梦想和努力,为您讲述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丰故事,敬请关注。

 

 

1月12日,南阳镇东旺村环境保洁员徐建平一早就上了岗。“我们主要是常态化保洁,路面清扫、河面清理还有杂草清理等等。”他说,前不久,镇里统一组织突击周,集中清理路边、河坡乱堆乱放,清理生活垃圾,拆除危旧破矮空房屋,整治河道,扶正补植刷白树木,以崭新形象迎接新年。要过年了,家家户户忙年,生活垃圾也随之多起来,要加大管护力度,最大限度维护突击成果。

冬日的乡村很安静,清澈的河面上偶尔有小鸟飞过。记者走在村里平整的水泥路上,两旁的树木都已刷白,河边驳岸整洁,空气寒冷清新。这样的变化并非一蹴而就。“我是这村里土生土长的。小时候条件没现在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出门浑身泥。大人就把小孩子放到篓子里用扁担挑着走。”60多岁的村民黄永平回忆往昔很感慨,“我们吃用都是河水,很干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河里面就堆满了垃圾,长满了水草,连小船都行不了。”这些年,生活好了,环境差了,年轻人大都出去了,有些嫌条件差过年也不愿回来住,宁愿在城里住宾馆。“所以这环境整治啊,不仅政府重视,我们老百姓也欢迎啊!哪个不希望家里屋后都干干净净的。” 徐建平说,村里招保洁员,他立刻就报了名,不单是为报酬,更是想为环境出份力,想让出去的人愿意常回家看看。

现在的农村环境好,记者早有心理准备,但看到路边的分类垃圾桶,还是很意外。“我们东旺村是镇里的可腐垃圾处置终端试点。”徐建平告诉记者,镇上投入资金60多万元,公开招标、采购、安装有机垃圾厌氧发酵设备及居民生活垃圾投放桶、收集电动车。“现在垃圾收运都是市场化运作,招投标确定的。垃圾收集人员、分拣人员也都进行过培训,镇里还经常来督查考核。”徐建平言语中透着浓浓的自豪。

村民宗兴家里正忙活着做包子,年味透着升腾的热气和浓浓的香味慢慢飘散。谈到村里的卫生,宗兴感触颇深。“过去垃圾就是随手倒进河里。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另一方面,以前村里没有垃圾箱,大家也不知道该把垃圾倒到哪里。”经过集中整治,农村垃圾“无去处”和“去处难”的问题已经被彻底解决。而随着农村厕所改造工程的深入推进,家家户户也都用上了清洁厕所。“环境变了,我们老百姓也在变。村里有爱护环境的村民公约,各家各户实行‘门前三包’和公共区域卫生责任制。”宗兴说,“时间久了,形成了习惯,谁都舍不得乱丢乱弃。这环保意识不比城里人差。”农村环境卫生更多依靠群众自发的力量来维护。环境在改变,老百姓也在改变。一句“舍不得”饱含着对美好环境的珍惜。“今年过年,儿子、媳妇还有孙子都要回来,我打算带孙子去钓鱼。这水好,鱼才好吃。回来煮上一锅浓浓的鱼汤,一人一碗鱼汤面条,这日子才叫美!”宗兴爽朗的笑声惊起了停在场院的小鸟。鸟儿们扇动翅膀,飞向远方的田野,飞向湛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