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有温度 有速度 有情怀
南阳镇答好农房改善“三道题”
本报记者 叶东升 通讯员 朱少波 董晓娟

在南阳镇新型农村社区——柿外桃源广丰点,有3片由镇政府为120户居民划定设立的“我家小菜园”。每天清晨,村民单亚芳都会来到自家20平方米的小菜地里劳作。方寸之地,胡椒、番茄、黄豆、茄子等蔬菜带着希望,迎风生长。“都过了大半辈子了,没想到能住进120平方米的新房,政府还分块小菜地给我种种。真是过上了城里人都羡慕不来的田园生活!”单亚芳感慨道,不仅如此,她还在社区做起了保洁员,每个月1200元的工资让她很是欣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南阳镇坚持把农房改善作为“三农”工作的龙头工程和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的有力抓手,创新思路方法,夯实工作举措,用心用情答好农房改善“三道题”,以农房改善的实际成效撬动乡村振兴,不断擦亮全面小康的成色。到目前,该镇广丰新型社区一期120户已分房到户,诚心新型社区正如火如荼加快建设。农民进城入镇购房热情日益高涨,已签订购房合同突破100户。

 

系统谋划,答准规划布局“选择题”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必须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合理布局。该镇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意愿,坚持系统推进与分类实施相结合,委托省城市规划院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广丰、诚心两个新型农村社区,突出地域风貌和文化特色,深度挖掘新四军荣军连“芦荡火种”红色主题,加快打造充满田园气息、彰显红色文化的“柿外桃源”。

穿梭在柿外桃源广丰点,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通达到户,灰白相间的住宅错落有致,农家庭院里的花草竞相争艳,柿子、枇杷、桃树、桔树等本地适生树种环绕其间,让人仿佛置身田园,遐思翩翩。社区中央景观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以“饮水思源”为主题的水井景观带着浓浓乡愁,无声诉说着新四军荣军连“芦荡火种”的英雄事迹,也向世人宣示着南阳镇“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坚定决心。为了营造优良的人居环境,镇政府在这里规划设立了“我家小菜园”,以每户20平方米分给120户居民栽种,有效杜绝了乱耕乱种,受到居民群众的拍手称赞。

“广丰新型社区紧邻川流不息的226省道,地处金色阳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与镇工业园区也仅2公里,这些区位优势让社区居民切身感受到‘城与乡不再遥远’,极大方便了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广丰村村委会主任吴飞如数家珍,在实现“六通十有”的基础上,该社区接通了管道天然气,并配套建设了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室、便民超市、公厕、微型消防站等服务保障性场所,实现了生活服务的“闭环”。

近日,记者来到诚心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处处翻滚着抢工会战的热浪。目前,15幢农民住宅已封顶,预计8月底可竣工,9月初有望分房到户。“与广丰红色文化不同的是,诚心新型社区以‘柿外桃源’、诚心‘柿意’为主题,依托柿子产业特色,借毗邻的恒北村之势,精心打造特色乡村风貌,形成以果树为主的景观植栽,配合其他植被合理打造社区景观。”镇分管负责同志介绍说,在种植柿子等多种果树和景观植栽的同时,他们将选择乡土气息浓厚的景观材料构建景观小品,用原汁原味、地方化、乡村化的设计手法,塑造令人憧憬和向往的宜居社区。

 

综合施策,答好进城入镇“思考题”

 

“哪些农户有进城入镇意愿”“他们有哪些困惑和顾虑?”……带着这些问题,该镇机关干部分工到村到组,协同村组干部带着户型图、建筑成本清单和政策宣传单,深入到危旧破矮空散农房及入学购房、子女结婚购房等具有刚性需求的农户家中,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政策宣讲,帮助他们算好算实经济账、当前账和长远账。同时,充分运用网格化治理模式,组织86名网格员逐户走访摸底,收集民意,用“脚底板”丈量建立了农民进城入镇的数据库。目前,该镇有300多户农户有进城入镇意向,已通过资格认定230户。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该镇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后有10多名镇村干部带头响应进城入镇号召,主动退宅还耕进城入镇购房,大大激发了农户进城入镇购房的热情。近一个月来,该镇分批组织68名农户到房产超市看房选房,已签订认购协议和购房合同100多户。

农房改善路上,“四类人群”是重点,也是答好农房改善“必答题” 的难点。对此,该镇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为低收入户、残疾人家庭等特困群体“量身定制”了一批53平方米的小户型,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有效调动了特困群体退宅还耕的积极性。家住广丰村六祖的彭庆华身体残疾,原来的老宅经过30多年的风雨洗礼,成了C级危房。在镇村干部的政策宣传下,他很快退宅还耕,不仅住进了柿外桃源广丰点,还额外获得了5万多的补贴。“住新房,还得钱!真是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儿!”彭庆华笑着说道。

 

着眼长远,答优富民增收“附加题”

 

农房改善,不仅要让农民群众搬得进、住得好,更要稳得住、口袋鼓。聚焦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该镇一方面根据群众意愿,将进城入镇购房农民散落的田地按市场价收回集体,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另一方面则依托金色阳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镇工业园区,进一步畅通“家门口”就业渠道,健全企业用工和农民就业对接机制,并加大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为退宅还耕的农民群众就业创业铺路搭桥。

“居住环境美如画,打工挣钱靠着家。收入稳定足够花,此心安处是吾家!”沿海村村民丁风英是该镇农房改善的受益者之一,去年底从交通闭塞的一般村庄点搬出,住进了柿外桃源广丰点,村里还帮助他在镇工业园区找到了工作,一家人衣食无忧,其乐融融。这一切让他十分知足,时常吟唱这首“打油诗”。眼下,该镇已有30多名新型社区居民在附近镇工业园、农业园区的企业打工,享受着“安居乐业”带来的稳稳幸福。

“我们将坚持全镇‘一盘棋’,持续发力推进农房改善工作,尽快动员大田散户退宅还耕,推动土地整体流转,为产业发展腾出新空间,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该镇主要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