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刘庄镇友谊村:
圆了村民“宜居梦”
融媒记者 杨 晨 通讯员 杨骐菲

编者按:近年来,我区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为进一步展示我区乡村建设的成就,推动“走转改”活动走向深入,即日起,本报推出“践行‘四力’·美丽乡村大丰行”系列报道,介绍我区一个个美丽、繁荣、兴旺、充满朝气和希望的村落,敬请关注。

 

友谊新型农村社区

 

一栋栋黛瓦白墙的小楼错落有致,门前屋后的道路平整宽敞,沿路绿化枝繁叶茂,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刘庄镇友谊新型农村社区的美丽景色,犹如一幅幅水墨画。这里是“一镇十村”农房改善试点,占地140亩,规划新建322户,已于去年10月全部竣工。目前友谊新型农村社区有3种90平方米至140平方米的户型,很多人家已入住。

趁着阳光正好、微风不燥,71岁的村民赵福康正走出家门,徜徉在“花园式”的新型农村社区,享受着不亚于城里人的悠闲时光。赵福康的新家是140平方米的大户型,分为三室两厅一厨两卫。自家的小菜园里种着青椒,还有一棵柿子树。“除了这里,村子还会有统一的划拨地,我们每家都有20平方米左右的自留地可以种菜。”赵福康开心地说。当被问到搬进新家花了多少钱时,老人算了一笔账:老房子120平方米,领取补贴后,新房子加上装修费最后算下来,一共花了20万元左右。

“老房子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破旧得不能住了。这里环境好,房子好,住着心情舒畅。”赵福康乐呵呵地说,“孩子们回来也住得开心。”

“他家总共4亩土地流转,每亩田每年能给老人提供1000元收入,社区还为他安排了保洁的公益性岗位,每月有1600元的工资,确保老人基本生活保障得到满足。”社区工作人员杨婷婷说。

时近正午,赵福康的女儿赵兰平从刘庄镇工业园区下班,赶回来做午饭。“社区紧邻工业园,原来开电瓶车要30多分钟,现在3分钟就到家了,真是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啊!”赵兰平边烧菜边说,“这里还靠着204国道,我姑娘一家回来看外公也方便啊!”

“农房改善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农房改善主要围绕老百姓的危、锈、破、矮、空这类房屋进行改善,既改善了农村住房条件,也改善了老百姓的住房条件。”提起社区,该村党总支书记束长明满脸自豪。“我们请了专门的物业公司来负责绿化管护、环境管护。村子还为此打造了一个党建品牌,就是大家熟知的红色邻里,推出了‘5分钟便民服务’,即在5分钟之内有6个服务事项、有6支队伍、有6名村组干部,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简称‘六六六服务班’, 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真正让住在社区里的老百姓感受到服务方式的根本转变。”束长明介绍道。

农房改善不仅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乡村振兴的牵引性工程,能够把村镇零散的土地连成片规模经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分散的居住,必然带来零散的田块,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该村实施农房改善后,通过宅基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先后流转1000多亩土地。

“我们村主要是以红皮洋葱种植为主,紫云牌红皮洋葱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亩,亩产值达到了8000元。去年,我们村和江苏金色农业公司达成联结协议,利用流转的550亩土地进行良种繁育,除每亩1000元的流转金发给农户外,村集体增收10万元,还吸收了30多人就业。”束长明说。

安居乐业一直是中国人最质朴的愿望。在友谊新型农村社区,记者看到最多的就是笑脸。一张张笑脸,洋溢的是对当前幸福生活的满足,是日子有奔头后的干劲。

 

村情概况:

刘庄镇友谊村地处镇行政中心,镇工业园区所在地。新长铁路盐通高铁、204国道、通榆河、串场河穿境而过。地理位置独特,辖区总面积9.37平方公里,耕地4370亩,已流转土地3765.86亩,总农户1163户,总人口3352人。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27503元,集体经营性收入66.81万元,集体积累1504.1万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每股1186元,近三年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水美乡村、江苏省电商示范村、江苏省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