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
农房改善,美了乡村暖了民心
记者 叶东升

“都过了大半辈子了,没想到还能住进这样的大房子。这里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政府还分了块小菜地给我,真是过上了田园般的生活!”在南阳镇广丰新型农村社区,结束了清晨路面保洁工作的单亚芳道出了满满的幸福感。作为老党员的她和丈夫毛志新入住该社区后,积极参与社区保洁等物业管理工作,并在自家设立“毛奶奶党员联络驿站”,开展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矛盾调解等服务工作,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切身感受到了“有事就找党组织”。

全区五年改善13000户以上农村住房,其中今年改善农村住房2100户,创成13个(其中省级3个)特色田园乡村、1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锚定新一轮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目标,我区挂出“作战图”,倒排“时间表”,擂响了推进新一轮农房改善的战鼓,努力让“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成为美丽乡村最动人的现实图景。

 

[幸福敲门]

[1.4万多户乐享安居]

 

走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西团镇众心新型农村社区,绿树掩映下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农民住宅错落有致,古朴而清新;曲折蜿蜒的小路两旁,各类树种迎风挺立,生机盎然;“东港天边水,西团海上村”为主题的扇形小品坐落社区中央,无声诉说着清代国子监博士孔尚任在西团一带治水的悠悠历史。“在家门口工作就是好,不需要老往外面跑,家里有什么特殊情况还能照料到。每个月6000元的工资我已经很满足了,而且土地流转费用还有1万多元呢!”村民冯建宏一边说着自己的“小确幸”,一边走向离家不远的益鑫铸业有限公司。

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民生保障、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自2018年省委、省政府启动苏北地区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工作以来,我区坚决贯彻省市决策部署,始终把农房改善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定人民立场、科学谋划布局,整合政策资源、集中力量突破,通过进城入镇购房、新建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发展村庄新建翻建等方式,引导群众自主选择进城、入镇、留乡,农房改善工作成效明显。截至去年底,我区累计改善农房1.48万户,建成新型农村社区22个,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5个,2020年被表彰为苏北农房改善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县(市、区),被列入2020年度省政府农房改善真抓实干激励名单。

 

[靶向发力]

[多元改善“优其屋”]

 

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着眼全省、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大局,发出了推进新一轮农房改善的动员令。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我区农房改善工作还存在老旧房屋存量较多、基础配套相对滞后、融合发展有待提升等不足和短板。为此,我区结合区情实际,专门研究出台了《盐城市大丰区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做好2022年全区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2022年到2026年改善农村住房1.3万户以上,2026年底前基本完成1980年及以前建的且农户有改善意愿的农房改造改善。

新一轮农房改善号角吹响后,各板块各部门闻令而动,精准施策,坚持把农民群众住得安全作为农房改善的首要任务和底线要求,全面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采取工程性措施、台账式管理,做到完成一户、销号一户,保证年底前所有C、D级危房整治到位。围绕1980年及以前建的农房,我区打通进城入镇购房、加固改造、原址翻建、选址新建等渠道,鼓励农民群众结合房屋质量、居住现状、自身经济条件等因素自主选择改善方式。同时,更加注重保护乡村的自然禀赋、历史要素和传统文化,精细做好农房设计,加强农房建设管理,合理拓展村庄公共空间,满足农民现代生产生活需求,切实留住乡愁记忆。

 

[久久为功]

[精心做好“后半篇文章”]

 

连日来,西团镇龙窑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建设现场热浪滚滚,50多名工人奋战在施工一线,挥汗如雨抢进度、赶工期。目前,该社区180户农房以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主体施工全部完成,已进入住宅门窗安装、公共建筑内外墙粉刷扫尾和停车场地铺装阶段,预计四季度可竣工交付使用。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沿用“1+N”多元共建的红色邻里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筑牢“村(居)党总支——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组织架构,全力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以农房大改善推动乡村大振兴。

农房改善,不仅要让农民群众住得好,还要稳得住,更要能致富。我区坚持把农房改善与农业发展相融合,统筹考虑农民生活就业,做大大蒜、大葱两大特色产业,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突破粮油果蔬精深加工等农业重大项目,培育现代种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同时,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相融合,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开展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市、区)创建,持续刷新乡村“颜值”和“气质”;与乡村治理相融合,加强文明乡风培育,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深化“红色邻里”建设行动,着力构建农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