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方贵平:念念不忘的艺术原乡大丰何时拥有一份画家朱新建的骄傲

 

【作者简介】

方贵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

 

朱新建(前排左一)与父亲朱德林、母亲王忆平、姐姐朱立群合影

 

朱新建(1953.2.22—2014.2.10):

画家,198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留校任教,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文人画重要代表人物。

曾赴比利时、法国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法国国家图画馆、比利时皇家历史博物馆、巴黎美术学院等机构收藏。出版《朱新建画集》等著作。作品曾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质奖、全国少儿图画优秀奖。为上海美术电影厂、中央电视台设计动画片《老鼠嫁女》《金币国游记》《皮皮鲁与鲁西西》的人物造型,动画片《选美记》的造型设计获上海美术电影厂优秀奖及金鸡奖提名。

据笔者多方考证,朱新建是大丰本场(草堰盐场)人后代,父亲早年参加革命、后定居南京。南京是他出生和长期生活的故乡,大丰则是朱新建宗系本乡,是祖辈及父亲未迁移前居住的地方,是他生命和艺术的原乡。

 

高墩深塘丁头府 本场人留在大地上的符号

 

大丰本场人民居丁头府,又叫丁字屋

 

大丰朱氏一族,查《江苏大丰朱氏源流志紫阳堂》《江苏苏北片区朱氏宗谱紫阳堂》,考为宋代大儒朱熹后裔。以明代从苏州迁至兴化俞茅庄(大丰草堰镇河西)之君亮公为始祖。堂名:紫阳堂。堂联:紫阳世泽传徽国,白鹿家声属婺源。

大丰朱氏后代,沿丁溪河、小海河、五十里河(斗龙港源头)向东及东北方向逐水而居,煮盐、垦荒,繁衍生息,大部散布于原丁溪、小海、草堰三场。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郑板桥先生在本场小海朱家留下墨迹“为朱子功先生八十二岁寿序”屏12幅(大丰博物馆镇馆之宝)。他诧异于“东海之滨土坚燥,人劲悍,率多慷慨英达、豪侠诡激之徒。”故在寿序中盛赞世伯子功先生为“恂恂退让君子”“气清、貌古、意浑、神闲”;世兄麟标、丹五“敛英才于学力,浑义勇于从容,所见者大,所识者远”;孙辈秉琳“如芝草五色而映日、兰芽初茁而带露”。

清朝末年,草堰新场治西团(山海镇)斗龙港洋口东北,皇墩(富盈烟墩)以北,管才吉以南,蒿儿集上,有个朱家墩子。墩子用北侧平地取土筑成,高出地面数尺,以防海潮来袭。墩子上搭起草棚子,居人烧盐。墩北土去成塘,储地下水和天水供人、牛饮水浆洗之用。生活安定下来,墩子上建起坐北朝南竖砌的屋(南北长、东西宽),门安在南山墙上,朝西南方向,以避东南方向的暴风雨,俗称丁头府。

朱家府上那里,本场(草堰场)蒿集朱家墩。

高墩深塘丁头府,那是本场人留在大地上的符号。

到了1918年,张謇先生创办大丰公司开荒植棉,外地的人说,“上大丰啊”,这块地方就以大丰为名了。

大丰公司开挖了条沟,建了新式井田,朱家墩子就坐落在成丰(分)公司西北匡井田中间,在大丰农区240里老斗龙港怀抱中,在大丰垦区老一卯酉河、小洋河臂弯里,条田状如棋盘,南北向,长220米,宽62.5米。以条沟相隔,蓄水洗卤。两岸芦苇丛生,田中斫去盐蒿、茅根,种植棉花玉米,春夏之际,如青纱帐起。

朱家大爹朱正山,居蒿集西3.5公里恒丰(分)公司西北匡(今恒北村8组),配朱郭氏,生德群、德茂、德松,有孙长宝、玉洪、荣根、荣生、荣华、荣喜。

1927年,蒿集朱家墩子上二爹朱如山、女主人卞和英又添了一个男丁,后来取名叫朱德林。朱家共生养9胎,存活了7个子女。

蒿集祖宅丁头府,与新建画中简笔茅屋惊人神似。朱家墩子3个美丽孃孃(姑妈)和大妈妈(大伯母)谭东英深情拥抱和亲昵贴面礼,也许就是触动新建儿时记忆中美女图画的最原始动机。

 

家乡的蒿草泼皮地生长 当兵的哥哥告别了家乡

 

2021年,朱新建四叔朱德银四婶单兰英在诚心村家门口劳动

 

“枪刺儿长,枪刺儿短。日里打,夜里打,游击战争敌后方。”大丰垦区成西村(今诚心村)民兵队长朱德林,就是抗日游击队中的一员。

1945年,朱德林率领队员参加攻打日伪军据点大中集的战斗。任务是协助新四军部队攻打南城门,直至战斗完全胜利。

1946年,垦区土地改革,清算地主富农土地家财。朱德林主持相关浮财分配,正式分配前,村民可以在想要的农具或家具上贴纸条表达愿望,朱家的人也在1 件木柜上贴了纸条。朱德林将其家人所贴纸条扯下,由村民优先分配。

部队扩编,朱德林带头报名参加新四军。

垦区的百姓敲着锣鼓、唱着歌谣,欢送子弟兵:

春季里来百花香,好汉立功把兵当。你去参军真光荣,保家保命保家乡。

秋季里来秋风凉,政府想出好主张。家中田里人代耕,逢时过节会优抗。

冬季里来雪花飘,好汉快去把名报。军民团结一条心,打垮蒋军享太平。

挥手自兹去,孤蓬万里征。南征北战的朱德林,从枪林弹雨中存活了下来。淮海战役的时候,他带队上前线,只见尸横遍野、鲜血染红大地。所乘军用吉普,遇两三丈宽沟不得过。军情紧急,找驻地连长帮忙,从堆满尸体的壕沟上推过。仗后,清点人数。死了的是烈士,活着的继续前进。

朱德林带着一起去当兵的倪启祥,母亲带倪启祥逃荒到成西村(今诚心村),家中赤贫。朱德林将被枪毙掉的恶和尚衣服请自己的母亲浆洗改制后送倪启祥母子。全国解放后倪启祥回丰务农,曾在酒厂务过工、油坊榨过油。

朱德林上过两年家学(私塾)。新中国成立后曾到干部学校学习。曾任南京市劳动局副局长。

从海南岛调回山东,又到南京。其间,他要久别的妻子随他到部队上去,乡下的女子没有文化,加上大家庭要照应,便没去。从此他们夫妇各奔东西。家乡的蒿草泼皮地生长、当兵的哥哥从此告别了家乡。

 

井田芦苇蛤蟆孵 正是朱新建的艺术原乡

 

2008年,朱新建长子朱离、儿媳徐阳,外甥甘堃、外甥媳张琴,随姐姐立群、姐夫甘富华回大丰老家探亲,与大丰亲人在诚心村四叔家合影留念

 

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朱德林和浙江余姚樟树乡王家埭村(今属慈溪匡堰镇)王仲良之长女王忆平结为夫妻。

1953年2月22日,农历蛇年。朱新建出生于南京。上面有个姐姐朱立群。童年姐弟如芝草五色而映日、兰芽初茁而带露。立群和新建,是新中国无数革命家庭中出生的第一代原乡游子。

1958年,祖母卞和英过世,坟在老墩子西南100余米处。土坟像母亲的乳房,静静立在条河边上荻草丛中。

朱德林携妻及子女回大丰老家奔丧。这是立群和新建第一次回大丰原乡。

拜见祖父,到祖母坟头祭奠。

“打了春,赤脚奔。挑野菜,拔茅针。”故乡的茅草针芽是朱新建感到新奇和美味的食物,是这个敏感沉静的孩子与故乡土地建立亲密关系的纽带之一。“大地不含情,能长诸草木。”

乡村土路建在田埂上,垦区道路比之于农区水田道路还属宽敞,路的中央是坚燥沙土,边缘是连绵的巴根草,朱新建不喜欢走在路中间泥土上,而是喜欢走在路边巴根草上。踩几步,松松软软,蹦几步,犹如草上飞。过条独木桥,摇摇晃晃、小心翼翼,给他新鲜刺激的感觉。

在朝阳下薄雾轻纱、夕照里袅袅炊烟中发呆。在牵牛赶猪、唤狗吆鸡乡音中惊奇:老牛,老牛你快走,啊--唏,啊--唏。老牛,老牛,你快来,安--噢,安--噢。小鸭,小鸭,你家来,游--游。雄鸡雄鸡你报晓,喔喔喔,喔喔喔。母鸡母鸡你打鸣,啯啯啯抬,啯啯啯抬。小猪,小猪,你吃食,噢奴奴,噢奴奴。小狗,小狗,你过来,呵罗,呵罗……

大丰原乡是祖辈繁衍生息之地。慈祥的老祖父,腿脚患病已不再灵便。曾经虎背熊腰、力能举鼎、健步如飞、日行百里的朱老二变成了朱二瘸子。老爹爹曾经往返西团用木制独轮小车子推客。西团镇上开下处(旅馆)卞家的女儿卞和英喜欢上了年轻时老爹爹。女子比爹爹小10岁,看中如山爹爹人品,体格相貌高大英俊,吃苦耐劳、处世为人有担当,嫁到垦区成西(今诚丰村)。早期租种北团沈文兆8亩熟田。后期在诚丰进田耕种两条荒田,一条田25亩,计50亩。开荒务农,老爹爹劳作不息。求雨做会搭泥龙,老爹爹做带头大哥。偶遇闲杂纠纷,老爹爹单手立起晒场大石磙,自拍胸脯,大声向对方叫板:“小伙啊,你碰我望望看。”似传说中皮五辣子,豪气不减当年。蓬头污面加拐脚,没有钱财有快活。那是朱新建画中神仙的样子。

大丰人招待客人日常饮食,无非早晨蛋茶(水铺蛋),中午晚上韭菜炒鸡蛋、麻虾炖蛋、炝蚕豆、炝黄豆、咸菜鱼虾、戮蟹渣、炒蚬子、麦粯子饭、棒头(玉米)糁子粥。

遇到婚丧嫁娶红白喜事,要办“六大碗”,冷盘小菜之外,上头菜烧土膘、百页烧虾米、肉圆、萝卜烧蛏、红烧肉、红烧鱼等六个大菜。席分座次,长幼有序,举箸协同,酒过三巡。

朱新建从南京城里来,全然不知乡人礼节。喜欢的菜,吃两口;不喜欢的,不动筷。吃饱了即刻离席,并不在意席上贵客嘉宾。嘴上油腻,取下头上戴的帽子擦一下。姐姐立群与邋遢弟弟新建比,文雅干净。

就要启程返回南京了,新建非要把和哥哥兴权一起逮的癞宝(癞蛤蟆)带回南京去。一干亲友大吃一惊,苦劝不听,最后由亲友中的智者想出一个好法子,逮了许多癞蛤蟆的宝宝蛤蟆孵子(小蝌蚪),用玻璃瓶子装好带回了南京。

原乡大丰井田边上条沟两侧芦苇渐长,春水清可见底,水草摇曳,小鱼小虾须鳞毕现,蛤蟆孵子成群漫游,其中有许多跟着新建游到了南京城。

又过了若干年,女儿朱珠小时候,叫新建猜她刚从南京幼儿园学来的谜语:“小蝌蚪,水里游,找妈妈,你猜是什么?”

新建想了半天说:“嗯,是小蝌蚪。”

“不对。”朱珠说。

“那是什么?”新建问。

“是小蝌蚪,没有那个嗯字。”朱珠说。

这一刻,五十年光阴,大丰原乡的井田芦苇蛤蟆孵,是否重新回到朱新建的心里?没有人知道。

中学毕业后,1968年,姐姐立群和弟弟新建下放句容。后到湖山煤矿工作。这之前,新建回大丰一次,持父亲的亲笔信准备投靠亲友回大丰插队,回乡小住数日。从大丰县城到诚心村老家,约8公里,南马路西子午河及向东南中心河畔,遍植高大钉刺槐树,初夏槐花洁白如雪,香飘四野。

朱新建后来创作的《大吉图》《仿白石蛙戏图》《风过芦花图》等山水画,也许就是他童年关于大丰原乡井田芦苇蛤蟆孵印象最好的回忆。

2008年,朱新建长子朱离、儿媳徐阳、外甥甘堃、外甥媳张琴,随姐姐立群、姐夫甘富华回大丰老家探亲,与大丰亲人在诚心村四叔家合影留念。新建因身体不好没有回去,说以后再回去……

 

归心浓如酒 客在南京念念不忘故乡

 

朱新建画作《归心浓如酒》

 

从事绘画多年以后,朱新建画出了名堂,成为新文人画重要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内功气场强大、辨识度极高、鲜活度极高、共鸣性和争议性也极高的山水、花鸟、英雄、神仙、僧佛、美女……但其画作上何时开始署大丰新建或者原乡大丰的,没有人知道。

在南京和大丰两地,笔者先后联系、求教了于苏秀、王显东、高燕、侯建国、李一斌、贺永光、沈志明诸位师友;又联系了朱德银、朱兴权、甘富华、朱建华、曹辰等新建家人,他们耐心解答了笔者的疑问,对于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可贵线索和宝贵资料,对于在大丰兴建朱新建艺术馆的设想极为赞成,并表示愿意全力促成此事。

在朱新建1997年制作的一幅美人图上,款识:大丰新建。新建中年后,浪迹天涯,或客居在北京,或游荡于巴黎,或聚朋友神侃以养情性。

在两幅美人图中,分别款识:满船空载月明归,大丰新建制,一九九九年,客在南京;恭己每从俭、清心常保真,大丰新建制,两千零二年,客在南京。一幅人物画(一夜细雨在红杏梢头)中,款识:邀山月扫禅室,剪白云补衲衣,大丰新建,两千零陆年,客在南京。在另一幅人物画中,新建写道:夏日炎炎,新建在客南京,不肯出门,在家写逸儿及其小友。在一幅梳妆图(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及一幅美人图中,款识:大丰新建制,两千零二年客在金陵。这个六朝烟水气中的匆匆过客。

这世界,充满太多的声音,但是,只有一个,是来自大丰原乡的声音。

友人说,新建写生记事的小本子上,记录有大丰原乡的声音,可能是方言,可能是民歌,可能是线条,可能是色彩……

没有一个英雄或大师会错认原乡,同样,没有一处原乡会辱没其孕育的英雄或大师。他们是没有选择的绝配。

真诚又朴素,天才加勤奋,一切从原乡出发,又回归原乡,神话、血脉、山水、花鸟、方言、饮食、田园、坟山……归心浓如酒,满船空载月明归,大丰人氏,客在南京。新建曾经于无数个月夜,举起那支饱蘸深情的古法胎毫,伸向虚空,画一无是处、生机勃勃的画。如同大丰原乡神话故事中那个向东海龙王借地的神勇少年,握紧了鱼叉或者拉起了弓箭,像父亲在大丰参加革命那样举起了枪刺。只不过,东海少年的鱼叉和弓箭是为沿海人民解脱苦难而争,父亲的枪刺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战。新建的画笔是为和平年代人民的精神愉悦挥舞。

也许,在一个月白风清的良夜,画画的新建曾经在记忆深处大丰原乡高墩深塘丁头府、井田芦苇蛤蟆孵影像中痴迷沉醉。

有缘的人们,在春光秋霞夏雨冬雪中读大丰新建有趣的画,感受大丰新建用性命禅意图画的鲜活生灵、人间烟火,被画面上凝固而永恒的美丽瞬间入迷愉悦。

于是,我深信,不只是现在,即使若干年后,大丰新建仍然会遇到无数读懂他画中真诚朴素原乡深情的隔世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