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新视角看民生》系列报道之一
百姓腰包逐渐“增肥”
本报记者 马苏南

编者按:今年,我区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大力度改善民生,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如何落实办好?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如何破解?请看系列报道《新视角看民生》。

 

10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瞄准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以及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分类施策,实行激励计划,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要。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区一直把提高居民收入放在重中之重。

“在镇上打工挣得不比外边少,离家又方便,不耽误照顾家里。”南阳镇祥西村的朱强春之前在外地打工,去年在镇上一家阀门厂找到了月工资3100元的工作,还有养老保险,他很满意。和朱强春一样,大中镇泰丰村的李敏也在大丰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一直以来,我区都把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努力为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创造平等的就业创业机会。今年,我区建成四星级人力资源市场,建成就业网、就业E图等网络平台。广受好评的周五劳务集市,今年已举办招聘活动51场。连续实施“百人百企百项目”专项行动,“点对点”开展用工服务。不断完善“大丰就业创业”微信平台的内容升级和信息更新力度,加大招聘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力度。推进“创新创业四大行动计划”,建成国家级孵化器2个、省级创业基地7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3个,让更多劳动者通过提升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勤劳致富和个人梦想。

近年来,大中镇阜南村投入1300多万元,建起6幢计8688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招租企业入驻经营,年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57万元。投资1000多万元,开发门面房12间,年新增集体经营性收入60多万元。积极盘活闲置办公用房130平方米,年新增集体收入近10万元。做足做活土地文章,对部分集体土地对外招租,年新增集体收益140多万元。阜南村党总支书记焦红霞说:“村级经济发展壮大了,为民办实事才有本钱,党群、干群关系才会更融洽,到今年底,我村通过多渠道发展,集体经营性收入确保达到300万元。”发展镇村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收入是我区今年大力“补短板”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居民收入的题中要义。我区各镇村千方百计化解农村债务,挖掘发展资源和增收路径,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补齐民生发展短板。

白驹镇窑港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不高。从区里来的下访干部徐安宏在积极听取群众意见的同时,自费外出考察学习,建议该村建立苗木基地,促进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今年4月,第一批60多万株中杉树幼苗已经下田,种植得密密麻麻。村民曾银祥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稻麦两季纯收入在800元左右,现在土地流转每亩给1000元,不费任何人力。自己到苗木基地农场打工,每年还有两三万元的收入。今年以来,我区大力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将加大脱贫攻坚与“两学一做”、干部下访等多个活动紧密结合,突出精准扶贫,确保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贫困户全部脱贫。与此同时,我区建立健全工资收入分配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促进职工工资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让老百姓的钱包“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