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大丰科技按下“高速键”》系列报道之一
推动“小科技”转向“大创新”
本报记者 马苏南

编者按:科技创新是第一驱动力。创新驱动,是我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今年以来,一系列科技创新体制、举措,组合成一个“加速键”,为我区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新动能,科技创新正成为支撑我区跨越发展的“重要一极”。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大丰科技按下“高速键”》,敬请关注。

 

2015年5月12日,我区开始面向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近两年来,一张小小的“科技创新券”,已经发挥巨大效力,让企业自发的科技投入明显提升。腾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仅仅获得1.5万元的“科技创新券”,却撬动了2000万元的科技投入。有了“科技创新券”,兄弟维生素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真鹿科技有限公司与盐城工学院、燃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爵格工业设备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等一批产学研合作关系得到巩固和加强,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得到实施。我区正处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节点。如何突破创新资源“瓶颈”、聚力创新?实践证明,科技企业的成长不仅需要市场“无形之手”的牵引,也需要政府“有形之手”的强力推动。

推动科技创新,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科技投入就是转型投入,就是后劲投入,这在我区已经形成共识。我区从强化创新制度供给入手,出台一系列政策,强化科技创新的统筹规划和创新资源的优化整合,解决创新资源碎片化、分散化问题,让科技力量“强起来”、科技投入“大起来”。2017年,我区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全区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1%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100%,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新争创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载体6家以上,新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0名以上,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高新技术区争创省级高新区。

如何让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相得益彰,是推进创新驱动的重要课题。我区注重转变科技管理职能,将管理重点转向制定完善规划和政策、优化创新环境、提供创新服务等,提高科技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今年以来,我区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鼓励金风科技、森威精锻等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大洋精锻、博敏电子等企业创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丰东、辉丰、正大丰海等重点企业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力争全年新培育省民营科技企业3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金风科技、丰东争创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

“小科技”转向“大创新”,虽然关键在企业,政府还需扶一把。我区积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双倍增”计划,不断增添产业发展新动能。区科技局局长陈苏萍说:“我们正加强科技项目交流与成果转化工作,大力实施项目、资金‘双引’战略,积极组织对接活动,着力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以高质量的项目支撑产业强区战略更好更快地实施。”今年一季度,我区前往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顺利与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签订“共建南大技术转移中心大丰分中心项目”;科技局、南阳镇就“共建南农大(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大丰分中心项目”、南阳柿子深加工、柿子生物谱的科普基地建设等,与南京农业大学搭建了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