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近年来,区委组织部遵循习总书记的谆谆告诫,重视补好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有力推动了组工干部作风建设和组织工作再创新业绩。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
大丰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这里既是抗战时期新四军与八路军的会师之地,也是和平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挥洒激情之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这个城市的包容特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区委组织部注重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一场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学习讨论活动在全区组织系统全面展开,开设党史讲堂,联合党史部门先后整理出版了《新四军与大丰》、人物传记《铁军号手李增援》,组织开展中国人民海军初创时期海防史迹课题研究,创作历史文献纪录片《蛟龙出海》,联合策划电视连续剧《海蝶》,教育引导组工干部从深厚的党史中汲取营养,更好地知党爱党,听党话、跟党走。
解决了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问题,才能不忘共产党人初心。我区组工干部到新四军纪念馆、狮子口会师纪念馆、大丰知青纪念馆三大党性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重走红色线路、感受红色文化”和“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等党性教育活动,使红色基因深深印在脑海、时时落到行动之中。
办好“成长体验营”,基层历练催生政治成熟
农村是个大舞台,基层是个大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组工干部从实践中汲取群众创造和智慧,主动从政治的高度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区委组织部从2013年开始,通过红色教育、业务练兵、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挂职锻炼、劳动体验等形式,驰而不息开展“组工干部成长体验营”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砺组工干部意志、加深群众感情、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孙萌是2016年新进组织部的90后,她全程参与了区镇村三级集中换届。从入职第一天签订《组工干部履职承诺书》起,她就感觉到组织部门的严实作风。一年下来,孙萌深深体会到组织部门的严谨、严肃、严格,不仅节奏快、任务重,加班加点也是常态。好在面对每一场“战役”,她不觉得是一个人在“战斗”。她同时也坦诚这段时间是收获最多的,领导和老同志的言传身教让她终身受益。
建立组工干部联系服务基层制度,是常态化改进组工干部作风的创新举措。刘庄镇友谊村大走访行动中有他们的身影,牵手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的活动中有他们的身影,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队伍中有他们身影……3年来,他们走访群众4700多户,落实脱贫攻坚资金162万元,引进富民项目13个,整顿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45个。
从2013年开始,陈实被选派到恒北村挂职服务锻炼,3年来他跑遍村里每个旮旯,哪条路、哪条河、哪家农家乐,甚至哪间民宿他都能准确说出位置。在这1000多个的日日夜夜里,他不仅用镜头留下了最美书记李晓霞工作的点滴,同时也清晰地记录了恒北村变革与发展的辉煌。“基层一线历练让我受益匪浅,在直面群众中懂得农民不易,在亲力亲为中增长才干,在攻坚破难中磨砺意志。”陈实如是说。
强“三力”去“三风”,打铁还需自身硬
“依仗招牌感觉良好,按部就班效率不高,固步自封脱离群众,打着电筒专照别人……”在部机关支部组织生活会上,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蔡保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组工干部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
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是组织部担当所在、使命所系。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区常态化开展以增强政治鉴别力、工作执行力、服务亲和力,去机关化、官僚气、自循环为主要内容的“强三力去三风”主题活动,直接剑指组织部门可能出现的“灯下黑”问题。
分批组织组工干部参加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轮训,以政治学习和专业化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星期六党校”持续开展5年,定期随机抽考,人人都要过关。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每项工作落实。为官避事平生耻。区委组织部要求组工干部牢记自己的职责,以组织的名义坚持原则、敢于亮剑,做对党忠诚、敢于担当、知人善任、严肃认真、廉洁干净的组工人。
区委组织部积极推行“三声两站一杯茶”服务模式,探索将组织部门服务功能推向市场,制订并公开部机关科室职能清单和服务清单,建立干部探视慰问、开门评部、组织部长接待日制度,聘请100名组织工作信息员,对组织工作全方位、无死角监督,下大力气提升组织部门非权力影响,用实际行动擦亮组织部门这块金字招牌。
(张国庆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