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湖光水色入城来
——我区水环境整治扫描

本报记者   陆 卉

 

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更是城市灵魂之所在。水生城之态,水筑城之形。城,有水,就有了灵气。

燕语莺啼的夏季,傍晚的河滨公园早就聚满了锻炼的人群,清澈的二卯酉河波光粼粼,行走在沿河的栈道上,微风拂面,蝉鸣阵阵……这是我区水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

 

整洁通畅的河道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水的滋养,就不会拥有灵动和生机。

连日来,我区不少河道正进行清淤、驳岸、活水等措施,着力改善河道水质和沿线环境。

今年,我区计划投资16044万元,疏浚大四河、二卯酉河、二里半复河、西子午河4条骨干河道,整治长乐河、红星河等6条黑臭河以及10条城中村河道,新(扩)建新德中心河泵站、红星河泵站等6座活水泵站。截至目前,城区基础泵站基本建设完成,河道清淤全部完成,驳岸工程在7月底完成。

此外,我区计划用3年时间,对城区河道特别是黑臭河,通过“拆、截、清、修、引、景、监、管”等全方位、立体式综合整治措施,切实解决城区河道淤积、排污系统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全力打造“水循环正常、水安全保证、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的亲水型宜居城市。5月31日,我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全面启动河长制工作,为水环境保护打了一剂“强心针”。

 

洁净安全的饮水

对一座城市来说,水不仅是生命的源泉,而且是城市发展的源泉。

近年来,我区按照“一个水源、二个水厂、市镇联网”的总体规划,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36亿元,铺设各类管道9000多公里,建成16座加压站,全区206个村(居)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积极推进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计划从宝应京杭运河取水,送至通榆河取水口大丰调蓄水池,持续改善我区饮用水源水质。

在通榆河取水口强化预处理工程饮用水源保护总控室,记者看到,显示屏上不停跳动着通榆河水质的各类指标,以及各个流程的操作进程。“我们采用全流程、串联式‘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膜处理’工艺,是国内最全面的制水工艺。此外,无论‘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还是‘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都是国内首选的最新工艺,有效保障全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该项目工作人员介绍道。

 

水清岸绿的美景

水,蕴含着一座城市丰富的文化取向与城市追求。城市水环境的整治提升,不仅是我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改善城市生态、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的有效手段。

为打造优美的水生态景观,我区城管、住建、水利、环保等部门协调一致,通过拓宽、绿化、亮化、造景等,组织实施大四河风光带建设、供电北沟清淤等工作,力争做到“水清、岸绿、景美”。目前,经过精心整治,大四河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家住建邺路附近的老人王胜深有感触地说,他现在每天都要沿着河边休闲散步,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过去,大四河杂草丛生、臭气熏天,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现在,河道变宽了,河水变清了,环境也变美了,曾经的脏乱差早就离我们远去啦!”家住永泰小区的张福进大爷高兴地说。

如今,我区处处都是花草芬芳、碧波荡漾的美景,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碧波怡人景色。文明之城的灵性和品位、市民的体验感、幸福感在“滨水之畔”尽情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