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大丰“飞地经济”蓄势起飞
打造“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

《新民晚报》记者   唐闻宜

 

这里是上海域外面积最大的“飞地”,8万上海知青曾在此插队落户,这里也被称之为“北上海”,记录着许多人美好的青春回忆。随着产业转移、联合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盐通高铁即将开建……曾经联结沪丰友情的“上海飞地”,如今被赋予更多新的使命。近年来,在盐城市政府、大丰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一大批上海本地企业将产业转移落户到了盐城大丰,在实现企业良好效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飞跃发展。其中,沪苏产业联动集聚区发展最引人关注。

 

助推“飞地”转型发展

接轨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始终是盐城市首选的开放式合作战略,也是推动大丰区整个经济发展的一招妙棋。作为沪苏两地省级层面首个合作园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就坐落于“飞地”,位于上海驻大丰的上海农场境内。由上海临港集团牵头、光明食品集团及江苏省相关国有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是上海市唯一市级层面与外地合作共建的开发区。今年以来,该集聚区充分发挥“沿海”与“上海”两大优势,紧紧围绕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坚持“科学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招引重大项目,全力打造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的总体思路,创新举措、加大力度。

据集聚区经济发展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8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40.62亿元,涉及智造产业园、管理服务中心、污水处理厂等设施项目,建成后将为集聚区产业发展、打造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提供强劲支撑。

 

当好产业转移 “试验区”

2006年7月,在大丰经济开发区内,上海纺织产业园区一期工程破土开工,宣告了上海纺织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产业转移实质性启动。

如今11年过去了,该产业园已成为上海纺织在外省市投资规模最大的棉纺织生产基地,形成10万纱锭104台布机的生产规模,产业设备也已走在国内绵纺织企业先进行列。“上海纺织品牌能在‘飞地’大放异彩正是依托上海的科研创新体系,依靠大丰基地产业链集群优势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作为一名上海人,我希望越来越多的沪企都能来这里发展企业规模。”大丰上海纺织党总支书记乐玥说。

此外,对于即将开工建设的盐通高铁项目,乐玥表示,苏通大桥建成后,自己从上海市区开车到大丰大约3小时车程, 将来有了高铁那就是真正融入上海 “1小时经济圈”了,这对“飞地”的经济发展会带来巨大增长效应。未来大丰也将从沿海“洼地”跃升为发展“高地”。

 

建立现代农业“宝库”

在盐城大丰,农业一直是沪盐两地合作历史最久、范围最广、关系最密切的产业。在大丰境内,上海市属农场辖区面积达307平方公里,多年来已成为沪上一些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长期合作的产品供应基地,为申城源源不断地输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充实着上海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同时,大丰更是上海市民休闲旅游热门的“花园子”。今年国庆期间,“荷兰花海”景区、“中华麋鹿园”等深受沪上市民欢迎。

沪苏情缘、深入接轨,启航产业“飞地”,所有积累的能量,都将在“飞地”汇成一体蓄势起飞。做好“大上海”文章,创塑“飞地经济”,对于这样的发展理念,沪盐两地一直在努力。

(2017年11月21日《新民晚报》第11版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