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警医联动打造监所医疗新模式
本报记者 袁梦秋 通讯员 倪建飞

翻开我区监所医疗卫生建设工作的成绩单,近3年内,在押人员所内就医15000人次,出所就医87人次,住院治疗4人……醒目的数据背后,是区公安局保障在押患病被监管人员生命健康权的同时,面对新时代对监所管理的新要求,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机制体系升级、流程处置精细化、运转效能提升四项攻坚举措,破解监所医疗难题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探索新路径,攻坚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行动力度的不断加大,监所被监管人数居高不下,高发的传染性疾病问题随之凸显出来,公安监管场所医护人员、医疗技术、临床经验及医疗设备与时代发展的不相适应,制约了监管医疗保障的能力和水平,也让监管工作的压力和风险不断加大。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区公安局积极探索监管医疗卫生改革创新工作,坚持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因地制宜,投资40多万元建立监区卫生所,配齐配全常规医疗设备,整合有效力量,由区公安、卫计部门联合发文,明确看守所卫生所受区卫计委和区公安局双重领导,同时与区人民医院签订在押人员快速救治“绿色通道”协议,遇到有危急病情送往人民医院就诊的在押人员,实行优先看病、优先化验、优先检查、优先治疗,初步实现以看守所卫生所驻所医务人员为主导、协作医院门诊专家为支撑的勤务运行新路径。人性化的关照和管理,得到了在押人员、基层民警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构建新模式,攻坚机制体系升级

专业的派驻医生、零差价提供的药品、良好的医护人员食宿条件……走进区看守所卫生所,明亮宽敞的环境里,普通卫生所里有的,主动对接卫生部门,与区人民医院、二院、三院以及急救中心均建立协作关系的这里也一样一应俱全。

看守所卫生所边摸索边推进,针对服务机制问题,立足日常性保障,围绕专用场所服务保障,细化规范日常收押体检、巡诊发药、治疗评估、疾病预防、医疗突发情况处置等流程,在看守所设立专用体检点,对看守所新入所人员进行全面细致的“五项检查”的同时,还在区人民医院设立专用监管病房,对危重病在押人员进行救治。如今,每个月,合作医院都会对驻所卫生所医务人员进行医疗知识更新,为在押人员举办健康卫生讲座。定期还会派十多名各科专家来到这里,对重大心脑血管疾病、疑难病症、心理疾病在押人员进行会诊,有效提高了医疗诊断的准确率和医治率。

目前,看守所在押人员高血压、高血糖等“三高”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病情也较难控制。针对这类问题,驻所医生着力加强“三高”病人定时测量记录工作,对重点病号及长期服药的在押人员,实行小药盒分发药品方法,也就是在诊疗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在案,针对病情变化适时调整药品剂量,把调整药品当日装入小药盒,减少药品误发、漏发情形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打开新局面,攻坚运转效能再提升

2010年以前,区看守所卫生所内具备执业资格的驻所医师只有2人,如今不仅人数上双倍增加,医疗队伍素质也有了显著提高。卫生所坚持建立和完善工作规范、医疗制度、防疫制度、值班制度、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教育管理,严格界定驻所医师、各岗位民警涉及医疗卫生工作权限,做到职责明晰,责任到岗。每天都会有2名医生24小时驻所值班,入所体检、在押人员患病治疗等工作得以有序进行。

近三年来,看守所严把入所体检关,按照《暂予监外执行》相关规定,发现重大隐患的建议办案单位取保出所11人。对新入所人员实行一人一档制度,对个人治疗过程进行详细记载,保证了医疗的连贯性。三年里,共对1740名新入所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无一例差错。

患病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是每个驻所医生的任务和目标。驻所每天两次拉网式巡诊,确保巡诊制度执行到位。医生每日对重点病号病情进行讨论,及时发现异常并报后备专家组会诊,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发现和治疗在押人员疾病的能力和水平,出所就医数量大幅降低。

为了提高在押人员严重疾病事件的处置能力,预防特殊情况的发生,看守所还多次组织监管民警、医务人员和武警官兵对突发疾病进行模拟和演练,并就处理流程、装备使用、规范执法等开展及时点评,不断完善《在押人员突发疾病急救工作预案》,确保整个处置工作迅速、规范、有序。近年来,已成功处置6起在押人员突发疾病事件,有效保障了在押人员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