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宋银生:从普通技工到民企工匠的“逆袭”

宋银生(左)与德国舒勒公司经理福瑞先生签约时的合影

今年50岁的宋银生,在2010年11月创办江苏大洋精锻有限公司,并创造了一连串实实在在的业绩,诠释了“当代民营企业”的价值:2014年,企业被评为盐城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企业;2016年,企业精密锻造及模具智能生产车间被认定为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2017年,企业通过工信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2018年,企业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车间被认定为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

 

1991年7月,宋银生从南京工程学院毕业,成为江苏森威集团飞达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员。他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主动下到火热的生产一线,决心做个技术上的“明白人”。视工作如“初恋”的他,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还要苦读业务原理、看设计图纸,不到零点不睡觉。冲、车、钳、磨床等设备的新工艺、新方法一体化的运用技巧是一道难题,在生产车间他和工友们一起反复演练消化吸收,大家很快掌握这一技术的应用。工人师傅不得不打心眼佩服,“公司新来的小伙子不错哦!”

宋银生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只要有一点想法就会去创新。1995年,他被公司调到新组建的拨链器生产车间,负责技术研发工作。他和同事在产品研发中摸索出《一种可靠的钢绳夹紧装置》的实用新型技术,最终这一新技术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2002年,江苏森威集团进入产业细分、人员分流的改革期。此时,已步入而立之年的宋银生萌生了自主创业的念头。他选择从森威集团离职创业,凑了40万元资金,招聘9名员工,创办大丰市沈大车业配件厂。

工厂成立之初,规模小、客户少、品种单一、资金周转困难,少数合作伙伴产生了动摇情绪。面对这些困难,宋银生早有思想准备,他鼓励大家说:“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宋银生一边带领职工做加工,一边铆足劲研制新产品,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开发出汽车用截齿、伞齿轮及变速箱轴等8项新产品。新产品一经投放市场,立即受到用户的青睐,企业也随之站稳了脚跟。

因为人力、环境、资源等要素的制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多,制造业的优势正逐渐丧失。2010年11月,宋银生决定放手一搏,二次创业。组建江苏大洋精锻有限公司,依靠优良设备,搭建自动化、互联网生产线,用机器替换人工。

大洋精锻选择走高端制造路线,引进瑞士的米克朗高速铣床和日本的小松压力机等国内外先进设备。投资8000万元,引进一套世界顶尖技术水平的德国造MME-2000舒勒压力机全自动生产线,采用欧洲汽车联盟质量体系标准生产。这是全球第22条生产线,填补了国内民营企业拥有该生产线的空白。

在大洋精锻的研发中心,拥有一支由2名教授、5名高级工程师和20多名工程师组成的科研团队,具有较高的冷温精锻件的工艺和模具研发能力,一项项科研成果如“下饺子”般纷纷面世。《一种磷化进料机》《一种压机》《一种冲头喷淋装置》等26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旁路泄压系统》《一种低压过滤系统》等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

先进的生产设备、完备的检测手段和强大的技术团队,助力企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从2015年起,大洋精锻生产的球头销、等速万向节星形套、等速万向节滑套、汽车变速箱输入轴、倒档齿轮、截齿、钎头等10个产品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球头销精密铸件被认定为江苏省专精特新产品。

大洋精锻在创新创业的竞技场上交出的一张张成绩单,吸引了国内外大客户的目光。NEXTEER、采埃孚、SKF、通用、SANDVIC、肯纳金属等国际化集团公司相继与大洋精锻建立业务合作关系。

“创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前汽车行业低迷,行业竞争加剧。我们将继续引进一条德国舒勒MME-2000T五工位全自动压力机生产线,逐步消化吸收高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努力在竞争中逆势崛起。”宋银生沉稳地说着,眼神里充满坚定。

(沈春涛 陈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