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陈茅:幸福旋转的“红舞鞋”

本报记者 胡勤荣

陈茅,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国家级双项教师,国家一级裁判,IDTA教育部国标舞双项教师,区体育舞蹈运动协会秘书长。图为陈茅在编排舞蹈。

 

 

采访陈茅,是在她的舞蹈工作室。小学员们身着玫红的练功服,正进行形体训练。陈茅,一边示范,一边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

“穿着鲜亮的衣服,随着音乐的节奏,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感觉好喜欢。”陈茅自幼喜爱舞蹈,每到六一儿童节,陈茅总是很兴奋。将来有一天,和老师一样,跳出优美的舞蹈——这颗种子在她心中萌发。中考的时候,陈茅选择了幼师专业,考取了盐城师范学校。

“在师范学校,学的是民族舞。”毕业后的陈茅,无论是在乡镇小学,还是城区幼儿园,她一直没有停歇过自己的舞蹈梦。陈茅说,她本身也算有些天赋的,不管什么舞种,基本都是两节课就能掌握基本功,成舞两三小时就能记住了。但是天赋永远代替不了汗水。“我学了很多种舞,有的学着学着就腻了,有的觉得太简单没什么挑战,有的风格不喜欢。”陈茅说,在对舞蹈的探寻中,她最终找到了“本命”——国标舞。在她看来,这是一个技术动作非常细腻和精准的舞种,是永远跳不腻、看不腻,永远觉得自己还差很多很多的舞蹈。

2005年,陈茅考取了盐城市体育舞蹈二级教师。次年,她考取了江苏省体育舞蹈一级教师。“那时,执着,又有点疯狂。”陈茅说,考证的时候,家里人是反对的,因为怀孕两三个月了。但她坚持去了,并凭借过硬的业务,通过了考试。这坚定了陈茅在舞蹈上走下去的信心。

2007年,陈茅回到大丰,创办“红舞鞋”舞蹈培训中心。“安徒生童话《红舞鞋》中那个女孩,穿上红舞鞋后便停不下来。”陈茅说,取名“红舞鞋”,就是希望永不停歇,永远向上。那时,大丰的舞蹈培训机构不多,做这件事还是有点“冒险”的。为了选择工作室,她走遍了大丰的大街小巷;为了生源,她顶着大雨,骑着摩托车去乡镇……当第一批学生进来参加培训、当孩子们通过舞蹈发生了改变,陈茅觉得所有苦都值得。

“舞蹈是对生活的态度、对自己的自律。”10多年来,陈茅对舞蹈的体悟不断明晰。她觉得在长期的磨砺中坚持,塑体形塑品性,让人生成由外至内的美,是舞蹈的根本。这种理念影响了不少孩子。女孩宋朝,9岁便来到“红舞鞋”,初一时考上了上海德艺体育舞蹈专修学院,现在在深圳继续专攻体育舞蹈,成为职业运动员后,有望进入国奥队。“遇见‘红舞鞋’,遇见最美的舞蹈。”这是一个个正在培训和走进舞蹈专业学校的孩子们的心声。陈秋月,舞蹈硕士毕业,现在是一名大学老师。“我和‘红舞鞋’相识真的就是缘分。”2006年,陈秋月走上了专业学习舞蹈这条路,就读于张家港市舞蹈学校。因为假期需要练功,机缘巧合就找到了“红舞鞋”。从刚开始的小小助教,再到主教,陈秋月踏上了教学的岗位。在她眼里,陈茅是个女强人,把舞蹈教育当作一辈子的事业在做。“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陈秋月看到了陈茅的勤奋,看到了陈茅对一些孩子暖心的帮助,从而在心里种下了美好的种子。

“教育不一定涵盖艺术,但艺术一定涵盖教育。”从艰难起步,到十几个人的专业团队,再到上千个孩子的气质升华,陈茅对舞蹈教育有了更大的底气。“红舞鞋”走进校园,在幸福路小学、人民路小学、飞达路初级中学、城东幼儿园,陈茅团队和老师学生一起,编排了不少大型体育舞蹈类节目,在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中取得强烈反响。陈茅说,参加这种舞蹈公益活动,喊哑了嗓子、晒黑了皮肤,却让舞蹈在更多孩子心里扎根,这是最大的收获。“每个人都可以融入到舞蹈中来。”陈茅说,舞蹈应当是没有歧视的,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舞蹈的健康和快乐,学会守时、学会协作,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让自己成为一个自信满满、具有阳光心态的人。“越是在顶级赛事,越能感受到舞蹈的魅力。”陈茅希望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舞蹈空间,更愿“红舞鞋”点亮更多人的舞蹈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