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完善监管制度 强化责任落实
三龙镇撑起农村家宴食品安全“保护伞”

本报讯   “新换的健康证终于到手了。”前不久,三龙镇的徐金忠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拿到了健康证,兴奋地说,“有了证,我们就是‘正规军’了,出去承接宴席业务就更加方便。”

在我区,不少农村群众婚丧喜庆会选择在家举办宴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自办家宴的规模越来越大,并催生出“农村家宴厨师”以及队伍,为雇主提供一条龙服务。为了保证农村家庭自办宴席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和其他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三龙镇立足实际、优化方式、强化监管,将流动厨师纳入监管范围,引导其从“游击队”变身“正规军”,从“放任自流”走向“自律规范”,为农村食品安全撑起一把“保护伞”。

农村家宴由于加工场所不固定、设施设备简陋、操作流程不规范、食品原料采购渠道复杂、加工制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足,导致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较高。为此,该镇不断加强对农村家宴指导工作。落实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管理目标责任机制,以全镇22个村(居)为单位,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建立起镇、村二级网络化监管体系,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人,确保监管无盲区。食品安全协管员及时做好农村自办宴席的技术指导工作,重点做好现场卫生和菜单的审核指导,加强对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发放食品安全告知书,提高农村自办宴席的卫生管理水平。

为严守食品安全监管底线,助推家宴厨师实现自律规范,该镇严格民间厨师上岗备案制度,要求所有家宴厨师必须在镇食安办备案,所有从事餐饮加工人员应服从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管理,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办理健康合格证,到期及时换证。截至目前,该镇38名登记在案的相关从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有证光荣、持证上岗”成为该镇家宴厨师从业新风尚。

“大规模人群的集体用餐,一旦个别环节出现纰漏,极易导致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该镇食安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农村家庭在举办婚丧嫁娶、乔迁祝寿等农村集体聚餐时,只要人数在50人(含50人)以上的,举办人或主厨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就餐时间、人数、场地、厨师等情况向当地村(居)委会报告,村(居)协管员第一时间在‘大丰协管’APP申报。”该镇食安办还根据聚餐人数,指定现场指导人员会同村(居)干部对举办宴席的现场、食品原料的采购、存放以及加工场所卫生环境等进行认真检查指导、把好关口,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建立完善农村家宴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食物中毒,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将迅速采取措施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和救治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处置得当、应对有效。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家宴厨师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加强农家宴食品安全管理力度,该镇还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并对从业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高群众食品安全知晓率,增强厨师的业务素质和自律意识。

食品安全,任重道远。该镇还将进一步强化举措,全面提高农村聚餐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风险,让更多农村百姓既能品尝“舌尖上的美味”,又能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陆卉  施洪华  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