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张袁祥:初心使然,为文化建设贡献一生
本报记者 杨 蕾 通讯员 朱红霞

张袁祥,1942年生,中国水浒学会首届委员、常务理事,省考古学会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首届会员,盐城水浒学会名誉顾问,大丰区施耐庵研究会秘书长,曾获“大丰政协优秀文史研究员”称号。他的文化工作成果曾辑入《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权威辞书内。

 

年轻时的张袁祥

 

张袁祥在海内外四次出版再版发行《施耐庵》专著

 

与麋鹿的不解之缘

 

今年7月5日,盐城黄海湿地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江苏省首项自然遗产。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作为第一期5个保护区之一,令全区人民欢呼雀跃。申遗背后是无数人默默的持续付出,张袁祥就是其中一位。今年夏天,张袁祥作为见证人和贡献者,接受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组的采访,回忆了麋鹿回归大丰的故事。

张袁祥与麋鹿的不解之缘,要从30多年前发现麋鹿亚化石说起。1981年冬,张袁祥根据潘丿乡通讯报道员宣成凤提供的信息,组织县科委龚俊文等人抵西团河工地出土动物骨骸实地考察。将群众称之为“龙骨”的动物残骸送南京地质陈列馆鉴定,最终“龙骨”动物残骸被鉴定为麋鹿亚化石。1982年夏天,张袁祥在省考古学会年会上递交了《大丰境内多处发现麋鹿亚化石》论文。1985年,麋鹿亚化石研究家、上海自然博物馆专家根据论文信息,专程来到大丰,称张袁祥为全国古生物麋鹿分布又增加了新的发现点。就在这一年,英国女王承诺1840年入英国籍的中国麋鹿,将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出资购买39头返还中国。最终,国内外专家根据县文化局提供麋鹿亚化石文物,确定大丰是麋鹿的故乡,而这里的林场正是39头麋鹿野生栖息繁衍的最理想之地。于是,1986年夏,从英国空运来中国的39头麋鹿在大丰林场定居。

多年来,张袁祥情系麋鹿,默默奉献。1992年起大丰确立麋鹿节开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招商引资活动。张袁祥积极担任组委会成员,并作为主编兴办简报,供麋鹿节期间海内外来宾阅览,为大丰走向世界奠定良好基础。

 

施耐庵纪念馆背后的故事

 

绿树掩映、碧水环绕、碑廊通幽,飞檐流韵……坐落于白驹镇西郊花家垛上的施耐庵纪念馆,是我区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文化旅游的代表景点。“可关于施耐庵纪念馆的初始建设,却是一波三折。”提起施耐庵纪念馆,张袁祥感慨万千,如数家珍。

张袁祥回忆,1981年8月9日,时任副省长柳林决意以《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宗祠模样在白驹兴建施耐庵纪念馆。但条件是大丰需进行施耐庵其人文物史料调查获充分资料后兴建,同时对兴化施家桥村施耐庵墓进行修建。时为大丰文艺创作兼文物干事工作的张袁祥奉命进行这一工作。他通过各种途径和社会活动,在不到两个月时间获得了《施氏家薄谱》、《施氏族谱》、施耐庵宗祠两份复原图、苏迁以施耐庵为始祖的木主(牌位),子安残碑、施氏两后裔地券、宗祠石匾和石鼓,以及上百篇关于施耐庵生平著述的民间故事等。当年10月2日白驹政府携张袁祥执笔的《施耐庵文物史料调查报告》及县政府申请建馆报告,即获确认,省政府拟派专家赴白驹考察建馆地址后投款建馆。可令人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由全国18位水浒研究专家学者与会的白驹兴化考察会议还未结束,立即掀起了全国学术界“施耐庵热”,施耐庵究竟是大丰人还是兴化人,他是否为《水浒传》作者等原学术界争议的问题,造成《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不确定性,这使兴建纪念馆的工作被搁浅。

建馆失之交臂,张袁祥没有放弃,仍继续不忘初心为筹建纪念馆工作不停步,最终在政府的努力下,施耐庵纪念馆获批建设,并于1993年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之后,张袁祥不遗余力为纪念馆对外宣传提供文艺作品、学术论文,为馆布展,并参加省内外学术讨论,共撰写论文60余篇。

 

发挥余热传承本土文化

 

虽已是古稀之年,但张袁祥身板硬朗,给人的感觉神采奕奕。4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兢兢业业,专注于对地方历史名人施耐庵、张士诚以及麋鹿亚化石等文物史料挖掘、征集和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编写的《施耐庵》先后发行4万多册,发表50多篇学术论文并被辑入《施耐庵研究》汇编专辑。与他人共同编著《废灶兴垦与大丰启海人》。

也许是干了一辈子的文化事业,文化传承使命早已融入张袁祥的骨子里。张袁祥发挥自己在音乐、美术、文字等方面的一技之长,继续在史学学术领域、弘扬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公益社会教育展示以及旅游景点景观设计制作等方面,献出自己的余热。他在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改造工程中担任监理,并为壮观英烈墙撰序文;在施耐庵公园内完成了水浒文化宫的展览工作,并为施耐庵巨型塑像撰刻精炼介绍文字;为白驹施耐庵纪念馆一条龙制作馆内第二版全馆展览工程,担任施耐庵书院展览设计施工顾问以及雕塑制作顾问。他还编导、组织投拍短电视剧《施耐庵与水浒人物对话》,在白驹镇旅游景点全天候滚动播放。张袁祥对历史人物的学术研究也仍在继续。他开展了对历史人物张士诚的研究和著述活动,与浦玉生等人合作,出版了《吴王张士诚》长篇历史小说。

不仅如此,张袁祥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地方文化及文史研究、人文景点建设等领域继续发挥余热。张袁祥和一帮他在职时的同事友人一起创办过社会信息调查事务所,专门致力于解决社会矛盾,帮助弱势群体。给困难群众申请低保,帮残疾人申请补助,对迷失方向的青年进行开导让其走上正道,帮助化解村民邻里的矛盾……

“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家乡文化建设贡献一生。”张袁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下去,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使之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