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什么样的瓶颈摆在面前——
人才融资是关键
本报记者 马苏南

我区的企业以中小型为主,企业体量小,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却也无法回避“小舢板难以抵御大风大浪”的尴尬处境。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当下面临着创新应用不充分、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挑战。而新兴产业也存在着创新创业资源、要素缺失,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主体较少,创新生态不完善,产业价值链被低端锁定,新业态、新经济供给不足等问题。从众多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发展难点集中在人才资金制约转型升级、金融产业风险集聚等方面。

“我们最缺的是人才。”丰工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大帅说,他们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来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还需要大量有专业技能的蓝领人才来提高生产效率。记者在采访中深刻体会到,“求贤若渴”已成为很多企业的现状。为了留住人才,宋大帅给中层管理人员开出了万元以上月薪。“机械制造产业的科技创新之路,已经到了没有退路的时候,再幻想靠买核心技术过日子,靠贴牌过日子,就会走进一条永远被别人卡脖子的死路。”宋大帅认为,在新科技迅速兴起的时代大潮下,包括传统机械制造在内的产业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谁能抓住机遇就能赢得发展先机,制胜未来的发展高地。两点启示聚焦一个关键点: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而要自主创新,必须有人才支撑。这就要问,人才哪里来?近年来,我区一直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与招引,可以说,人才成长环境已经有了长足改善。但是,面对人才市场有巨大缺口的严峻形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光靠政策的支持恐怕还不够。培养高技能人才,还需多方协同发力。

企业“成长的烦恼”除了缺人才,还缺钱。这对于各地的企业来说都是共性问题。记者在我区企业走访时,企业主也纷纷表示,要发展、要创新、要拓展市场,都必须要加大投入。如何纾解这一难题?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区正处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而金融业已经成为我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区经济稳健运行发挥了强大的支撑作用。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金融。近年来,金融系统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效显著,但短板同样存在,比如金融业对传统产业有效供给还不足、本身创新不够、银企互信有待提升等,成为制约金融业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所在。我区高质量发展的大局,迫切需要一个突破口,把更多金融资源,更有针对性、更有效配置到新旧动能转换上来。同时,金融机构也要准确把握发展形势,把好这一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迅速做大做强、实现共赢。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金融服务应以此为出发点,有计划地开展政银企对接,运用好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和银行沟通联系,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服务体系,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不断畅通金融血脉、服务民生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