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同心抗疫 守望相助
——大中街道防控办抗疫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胡勤荣 通讯员 陈正坤 陈 怡

“你好,我是大中街道防控办,根据最新摸排,你从吉林回来的舅舅与确诊患者有过接触,请你根据防控要求,做好居家隔离观察。”打电话的是该街道妇联主席刘晓慧。这样的电话,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打上百个。与确诊者有密切接触的、与确诊者同行的、从外省尤其是武汉返回大丰的、到医院就诊有发热和咳嗽异常状况的,所有建档人员都要挨个打个遍。

不但要主动打电话,还要接举报电话。“发现有湖北车牌车辆,对门有武汉返回人员,群众都会打电话。”刘晓慧说,群众防护意识强、举报多。有举报,就有核查、回复,后续有大量的工作。从大年初二开始,刘晓慧就守在电话旁,每天只能休息几个小时。“朝阳社区的郝女士、赵先生夫妇从武汉回来,主动报备,居家隔离。”在疫情面前,群众大多理解支持,这让刘晓慧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关键是把一件件交办单落实到位。该街道辐射范围大,仅随访的回丰重点人员就有2251人,其中武汉返回人员248人,涉及到的各种交办单每天都有变化。“90后”李敏就是负责任务单的交办落实和统计上报。大年初二以来,她坚守岗位,有着和亲人多日不见的思念。接收交办单,分类梳理,联系村(居)、社区落实任务,根据反馈制作报表、上报,看似简单的流程,可每一件都是几小时的工作量。把上级下发的、各社区排查的名单分片标注比对,逐一标色核查,保证不漏一人、不错一人,使人员排查工作程序更清、条理更明、数据更准确,李敏和同事们做得一丝不苟。

陈雪是最早到街道防控办的工作人员。去年腊月二十九夜到现在,她一直忙个不停。即便是在家的零星时间,电话也响个不停。统计数据、下发通知、接访、核查、摸排……事儿一桩连着一桩,但每一桩都要做好。“精神高度紧张,生怕有什么遗漏。”陈雪说,防控工作要细之又细,一个任务下来,要立即办,不然就来不及做。忙,是工作的一种常态。女儿皮肤过敏了,她无暇顾及,但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完成,心里一清二楚。“陈雪,你一定要好好干。爸爸是个老党员,知道抗疫事大。不要过分辛苦,保重好身体才能更好为群众服务。”读父亲发来的信息,陈雪增添了无限动力。

“赶紧吃,饭都凉了。”可扒上两口,胡银华又抓起鼠标,变更数据。这个最忙的时候累得瘫在地上的年轻人,在疫情面前,经受住了考验。奉献,我率先!吃苦,我在前!她的那些“战友”——王永兰、吕志军、黄蕾、尹辉,也都觉得,这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洗礼,在危急关头要豁得出来、冲得上去。“有人比我们更危险、更辛苦!”他们知道,这些平淡无奇的数字,这一摞一摞的报表,是社区工作者一层一级台阶、一步一个脚印、一家一户敲门的成果,凝聚着社区一线疫情防控者的汗水,见证着群防群治共同抗疫的分分秒秒。

“街道和社区是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沿阵地。从全体街道领导到每位社区工作人员,全部投入到了紧张的战‘疫’中,大家连续奋战,没有懈怠,没有抱怨,以令人敬重的使命担当,守护着辖区居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该街道人大主席、防控办负责人孙素芳表示,将严格落实防控责任,筑牢“一线防控堤”,建好“一线隔离带”,确保全力打赢防控疫情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