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区场一体化,有“加速度”更有新期待
本报记者 胡勤荣 通讯员 李亚庆

5月18日,50亿元光明食品“五大生产基地”项目通过视频连线签约;5月20日,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城市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屠烜一行来丰,汇报了《盐城市大丰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规划(2020-2025年)》前期编制成果,该规划近期将在上海评审;5月22日赴省发改委对接关于常高区大丰工业园争创飞地经济发展省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园区和推动沪苏集聚区政策落实事宜……推进大丰与上海农场一体化发展,鼓声急,行动快。上海农场是满足广大市民对优质农副产品需求的重要供应基地,也是上海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面对新的发展要求,我区全面发力,细针密扎,多方推动。

区场发展,规划先行。围绕全区空间结构、开发边界、建设用地规模、综合交通等方面,在盐城市国土空间相关规划框架下,迅速开展相关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加快编制上海农场发展专项规划,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推进上海农场与大丰一体化发展,切实做到规划编制一体化。

接轨上海,产业发展一体化是其中应有之义。我区按照“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定位,加快招引高端装备制造、健康食品、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等主导产业,狠抓重点项目招引,实现重大项目突破,启动上海新市民特色小镇规划编制和建设,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城融合,建立健全沪苏两地领导联席会议制度,以做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加大产销对接,发挥上海农场的品牌、技术、销售渠道、产业化的优势,实行基地共建、项目共招、品牌共创、渠道共拓,共同做大做强上海域外最大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产能合作基地,合力打造全国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同时,发展现代种业培植加工产业,加快农旅融合,制定联动政策,推动上海农场新技术、新设备、新种源在大丰全域的辐射应用。

民生即民心,实现互联互通、互利互惠,一项项民生工程落地见效。用足用活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拓宽双向就业渠道。开展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和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极力压缩适岗时限,区场闲置劳动力得以释放。畅通社保对接机制,强化驻上海农场相关企业在大丰参保的服务,推进社保事项核准“网上办”“不见面”,做好大丰、上海农场两地劳动者流动时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保障到位让人安心。加强与上海高校和科研所的合作,强化大丰(上海)人才工作站建设,强化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开展技能培训和鉴定,助力农场企业与大丰企业加强人才项目合作,区场深度合作有了人才与智力支撑。解决好农场子女上学问题,以“沪丰建立校际联盟”为契机,持续加大大丰学校和上海驻丰农场学校深度交流力度,互相借鉴学校治理、教学教研、职业激励、人才培养等方面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此外,抓好医疗保障,共享文体资源,落实社会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丰与上海农场交流融合、协同发展。

区场一盘棋,统筹谋划,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盐通高铁和大丰港铁路支线建设步伐,加快大丰步入“高铁时代”,加快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和上海“一小时经济圈”,提高城市群间人流、物流、产业流效率与质量,拉动沿线经济和城市群的区域联系,助力全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产业升级转型,提升大丰核心竞争力。加密上海班车班线,支持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农场水资源,联合治理提升水质,一个个硬着子,提升的是区场群众的幸福指数。提升区域生态,要在生态环境一体化上着力。拆除违法建设,退耕还湿……共筑生态安全屏障,共商生态修复方案,走修、养、护、用相结合的新型保护道路,改善了上海农场境内盐城国家级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生态环境。共推环境质量改善,共建优质发展空间,让区场发展的底色更绿。与此同时,增设服务窗口、健全协调机制、优化审批服务、强化市场培育、抓好市场安全,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各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

一体化,已然成为区场协同发展的高频词。强化组织推进强化对接支持,强化信息沟通,区场一体化发展呈现的新气象令人振奋。而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探索新路径、提供示范,还有很大空间和可能性。对此,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