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进得了“象牙塔” 下得了“田地头”
沪丰合作迎来新浪潮
本报记者 杨家明

今年以来,我区接轨上海工作全线发力,项目招引取得丰硕成果,全区上半年新签约上海重大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109.2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沪丰科创合作不断深化,我区组织园区、企业与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对接,商谈合作事宜;光明食品产业园和五大生产基地紧锣密鼓忙建设、三龙—海丰优质稻米基地水稻陆续开展种植,让沪丰合作进得了“象牙塔”,也下得了“田地头”。可以说,新一轮的合作浪潮扑面而来。

 

科创接轨,凝聚尖端动力

 

我区围绕科创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集聚资源、创新模式,进一步加大科技接轨上海力度,突出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做实合作、做细服务、做优环境,积极推动与上海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自科创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我区一直致力于与上海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创合作,整合上海高校优质科技成果转化。5月底,区科技局局长郁兴忠带队,赴上海同济大学就合作共建技术转移中心事项进行了首次接触,此次会面本着“相互支持、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协同发展”的原则,以了解认识为基础,交换了各自需求,初步达成合作意向;6月份,通过线上交流讨论,拟写了初步合作协议。同济大学与我区企业一直存在合作关系,但合作相对分散;部分中小企业有合作需求,但缺乏合作平台和机会。建成技术转移分中心,将在产学研合作、技术支持、技术培训、载体共建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和人才服务,为我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

为进一步保持与上海科委的紧密联系,拓展两地合作深度与广度,我区与上海科技交流中心进行商谈,拟与上海科技交流中心签订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协议期内,上海科技交流中心将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围绕我区产业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引进上海科技资源,推动上海高校来丰建设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大学生实习基地等,推动两地合作开展专题产学研活动,开展上海专家大丰行活动,每年挑选合作地项目来丰落户,引进高校创业团队来丰创业孵化。

 

农业接轨,夯实发展底气

 

农业接轨上海是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不断深化与上海高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合作关系,做深做实上海主副食品供应重要压舱石,加快推进“一园一厨五基地”建设,放大农业优势,接轨上海全力推进。

全面加强与上海农场合作,联合举办“北上海·农业‘123’重点工程招商推介会”、“区场一体化产销对接会”、“2020长三角新生态农产品高峰论坛”等各类展示推介活动,打造上海城市未来发展重要战略空间。与江桥市场、西郊国际、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上海大型农批、商超、新零售主体建立合作供应关系,全区建成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11个,总数盐城第一,在沪新建直销窗口48个,全年农产品供沪销售额突破40亿元。加快推进区场一体化进程,利用上海农场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做大、做强、做优上海域外最大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产能合作基地。联合上海农场打造10万亩优质稻米、5000亩恒北早酥梨、2万亩健康水产等10个区场共建品牌基地;加强与光明集团在种养加销等方面深度合作,协调推进光明食品产业园和中央厨房项目建设,推进1000万羽禽蛋养殖及深加工基地、奶牛养殖及乳制品深加工基地、粮食仓储加工基地、进口牛羊肉加工基地、生猪屠宰深加工基地建设;围绕上海市场要求,我区不断提升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水平,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培植,加快上海农产品直销窗口建设,实现“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 引导全区农业从生产型向市场型转变,扩大市场销售额与占有率,让大丰品牌的优质农产品摆上越来越多的上海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