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保障稳提升,大民生夯实幸福感
本报记者 杨 蕾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一座幸福之城,有着鲜明的民生底色。

“十三五”期间,我区始终把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实际问题,书写了一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得民心的民生答卷,换来了老百姓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就业“饭碗”盈满民生温度。居于“六稳”之首的就业,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发展。5年来,我区坚持就业创业并举,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成覆盖区镇村三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就业服务网络,新增城镇就业10.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2%以下的较低水平,低于省市平均值。建成全省首批“创业型城市”,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01万人。与此同时,实施重点群体免费职业培训、在岗职工技能提升轮训、新型学徒制培训等10.1万人次,产业工人中技能人才占比达到35%。城乡“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有就业、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子女参加就业培训、推荐就业均实现100%……一个个鲜活的就业数字背后是一户户收入增加、生活改善的家庭。

社会保障兜住百姓“稳稳的幸福”。我区连续把“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大幅增加,社保基金滚存积余基金运行质量全市最好。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不断增长,由2117元每月提高至2822元每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115元每月提高至170元每月,连续7年保持苏北县(市、区)中最高。医疗保障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我区实施统一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待遇有了显著提高,医保目录范围扩大,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进入医保。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在做好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锁定”医保扶贫对象,“阻断”因病致贫返贫,“啃下”医保扶贫“硬骨头”。截至目前,全区已有5474户因病致贫返贫户实现脱贫,让9780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养老保障呵护最美“夕阳红”。针对老龄化率高于全省水平这一实际,我区积极应对,主动施策,根据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在盐城率先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实行普惠制,每人每月享受40元服务补贴,目前2.8万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贴,70周岁以上城乡特困人员、低保、失独对象等困难群体经评估后,由政府按照每人每月40元至240元不等的标准购买服务。同时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目前全区养老机构18家,床位3848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624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数达到39张。今年我区起草《2020全区推进养老服务行动方案》,从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强化养老服务保障措施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适应不断变化的养老需求,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向更高质量发展。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就业保障让千家万户端稳了饭碗,社会保障让数千户贫困家庭重燃希望,老人们说起眼前的生活笑容自然流露,每年区委区政府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列下一行行民生实事清单……“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卯酉大地,铺就了这座城市最幸福的底色,展现了改善民生的“大丰担当”与“大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