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徐金龙:雕刻刀尖上的“舞者”
本报记者 叶东升

古色古香的四方桌上,近20把大大小小的刀具一字排开。在徐金龙的精雕细琢下,姿态各异的红木雕狮呼之欲出、惟妙惟肖。他现在是西团镇“福裕红木家具”的当家人。10月19日,记者来到该镇马港村见到了这位“刀尖舞者”,聆听“雕刻世家”的光荣与梦想。

徐金龙的红木雕刻之路,缘于祖父辈的熏陶和影响。爷爷徐学风年轻时修过船、造过房子、打过家具,一身娴熟老练的木工技艺享誉乡邻。到了父亲徐红旗这一辈,木工手艺得到了传承和发扬。1991年,徐红旗进入常熟一家红木家具厂工作。凭借“仿古一绝”,他被有关单位邀请参与文物修复,部分文物已进入故宫、颐和园作为精品陈列。“起初看父亲对着一块木头敲敲打打,觉得挺枯燥。后来,父亲时常对我讲有关红木的历史文化,以及爷爷辈们与红木艺术之间的故事。潜移默化之中,我渐渐接受了仿古红木艺术,并把它视为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徐金龙坦言。

19岁便跟着父亲外出学习雕刻技艺,30岁荣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11年的岁月,沉淀出了徐金龙炉火纯青的雕刻技艺。2010年,徐红旗返乡创办福裕红木家具厂,徐金龙也就此开启了“梦回明清”的红木雕刻人生。为了进一步了解红木及历史文化,他先后去上海、北京等地古玩市场,了解古代家具以及其他艺术品的特点,然后自己着手制作仿古红木家具。为了保持红木家具的品质,让它们具有收藏价值,徐金龙坚持使用手工卯榫连接的技艺。“对于红木这种名贵木材而言,一刀落下几乎已定全局,雕刻中容不得丝毫差错。”他说,一个优秀的红木作品不仅需要娴熟的雕工,更需要手工艺人对实木原料的了解,为此奔波外地挑选优质的名贵木材便成了家常便饭。

在徐金龙家具产品陈列室里,仿古官帽椅、古典写字台、贵妃榻、雕龙大圆台、抚琴台等一应俱全,让人仿佛置身于明清时期。这里的中高端产品价值不菲,广受国内各大古玩市场和拍卖行青睐。“看这套‘五子登科草龙圆台’,木材是老挝原产的大红酸枝。我们经过设计、打样、制作模板、木工选料等30多道工序,用时3个月左右制作完成,目前市场价为10多万元。”徐金龙侃侃而谈。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下月中旬,徐金龙将赴上海参展第三届长三角文博会,借此打响“福裕红木”的知名度。“让传统技艺薪火相传,让红木雕刻后继有人”,他希望在政府的扶持下,做大做强红木事业,逐级申报非遗项目,并与学校等单位开展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传承这门传统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