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档案里的“战疫”情
融媒记者 顾晶晶

2月28  多云  阳新县人民医院

今天是我来湖北参加医疗支援队的第十六天,也是女儿的高考倒计时100天,原本我已经忙忘了,是爱人早上提醒我给女儿加油鼓劲,于是我写了一张纸条发给她: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王彧珉高考必胜!

3月9  雨  阳新县人民医院

这几天,阳新的病人越来越少,除了进隔离病房给确诊病人会诊外,我还参加疑似病例调查工作。这真是个好兆头,相信很快阳新的确诊人数会清零。这是大家共同战斗的结果。湖北胜,全国才能胜。

……

 

这些是援鄂医生——区中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大勇战疫日记里的“片断”。前几天,他将这份珍贵又完整的记忆,捐赠给了区档案馆永久保存。

驰援千里,逆行出征。2月11日,王大勇主动请缨、驰援黄石,奋战于阳新县人民医院。“当我踏上湖北阳新土地的那一刻,心中不由自主就升起一个信念,疫情不结束,我绝不回家。”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王大勇视疫情如命令,视病房如战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充分展现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壮丽风采。在战疫最前沿,他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在确诊病房、疑似留查岗位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抗疫任务。作为中医专业的医生,他还在临床一线工作中,进一步验证中医药非同寻常的价值,为当地的疫情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这场“考试”中,王大勇用“高分”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时光荏苒,记忆留存。在阳新的那些日子里,王大勇用文字记录下了工作和生活日常,再现了疫情防控一线的酸甜苦辣。“来到阳新后,我发现病人对我们江苏来的医生很是信任,也很依赖。短短20多天,我经手直接治疗的病人有50人左右。虽然隔着厚厚的防护服,很多病人一听我声音,依然能‘辨声识人’。”“今天下午连续会诊了9位病人。有个小伙子,看着病友一个个都出院了,很着急,每次见他,他都流泪。今天好消息终于来了,两次阴性,明天可以出院了。没想到小伙子又哭了,与‘疫魔’搏斗这么多天终于胜利,肯定是百感交集吧。”“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已经得到临床实践的验证。国家也出台了统一的诊疗方案,有固定方剂、汤药等,不过中医讲究因人施药,我还是要亲眼看到每一个病人最新状况,调整药方和剂量。”……同舟共济的点滴、誓破楼兰的决心、患难与共的真情、令人动容的瞬间、涤荡回响的力量,王大勇都将之深深地定格在了记忆里。

档案珍藏记忆,见证抗疫历程。“这些治愈人心的记忆,康复患者不会忘记;这些血脉相连的记忆,阳新人民不会忘记;这些热血铿锵的记忆,家乡父老不会忘记;这些温暖有力的记忆,时代不会忘记。”区档案馆负责人表示,档案是时代的记录、历史的呈现。为了珍藏守护疫情防控工作的珍贵记忆,他们正向各界征集抗疫档案以及疫情防控、援鄂医疗等代表性见证物,全面展现共克时艰、齐心抗疫的生动事迹,也为今后工作查考、历史研究、经验借鉴等留存史料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