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新农人”爱拼就会赢
——杨晓成退伍返乡创业带领群众共增收
融媒记者 徐 雪

近日,气温走低,但在草堰镇三元村晓成家庭农场里,许多农民却围坐在一起,热火朝天地分享今年的收获。坐在最中间的是一名30多岁的男子,他专注地倾听着大家的话语。“多亏了杨老板一起打拼,我们才能拧成一股绳,做响品牌,打入市场!”“是啊,要不说年轻人就是脑子活络呢,我们哪想得那么远啊!”被称为杨老板的是该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杨晓成,他连连摆手:“我不是老板,我跟大家一样,都是农民。咱们今年成立了网上‘奥力菜’商城,把农场加工的‘膏吻’牌龙虾、大闸蟹进行网上销售,以后产品的销路还会更广,咱们还得再加油啊……”自返乡创业以来,杨晓成身为“新农人”已有6个年头。作为一名农民的儿子,他对“新农人”角色适应得越来越好,甚至可以称得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农场今年用的是‘358培育早苗+轮捕轮放养大虾’模式。358培育早苗塘口9月收割水稻后,已经上水培育龙虾早苗。轮捕轮放塘口在11月收割后,目前彻底晒塘施有机肥,为明年养两季大虾跟一季绿色大米做准备。”说起农场,杨晓成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被寒风吹红的脸颊也透出喜悦。“今年水稻价格很高,大龙虾的亩收益差不多达到5500元,虽然有疫情影响,但大伙的积极性都很高。”

杨晓成原本是一名军人。“我的父母祖辈世代务农,周围邻居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国家发展快了,技术进步了,靠天吃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正是需要年轻一辈接替老一辈来改变农村面貌的时候。”于是,深感生态农业大有可为的他,于2014年12月退伍后,开始筹划稻田养龙虾,发展生态立体农业。

初次尝试,缺技术、短资金、少人才,这些都是杨晓成遇到的“拦路虎”。从镇村到市区,只要有种植和养殖方面的农技培训、技术讲座、观摩学习,都会有杨晓成的身影。为学习稻虾共生技术,他多次跟团去省内盱眙、建湖以及湖北潜江等地学习取经。2015年,他创办三元晓成家庭农场。2016年,他在三元村承包土地210亩。“我请教了专家,又自己研究,发现龙虾、螃蟹有很强的杂食性,它们在稻田中不断活动,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同时可以刺激水稻分蘖,提高水稻抗病性。”功夫不负有心人,科学种养使杨晓成承包的田地所产水稻和螃蟹数量都大幅提升,其农场也成为区农业部门确定的区稻田种养结合示范点、盐城生物工程学校农业实训基地及南京农业大学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还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盐城市农产品安全诚信单位”称号。稻田里养蟹、养虾、养鱼,不打药水不施化肥,产出的大米不但好吃而且吃得放心,杨晓成因此也申请注册“鹿堰”牌大米商标,先后获得“全国稻渔米银奖”和“江苏好大米金奖”,成为本地地理标志产品“大丰大米”中的佼佼者。

如何在汹涌的市场大潮中立住脚跟、保证效益、永续发展,杨晓成有自己的想法:“我们4个家庭农场加1个种养大户,组成了一个家庭农场联盟,在自产自销的基础上,通过现在的电商平台渠道,以虾、蟹为主,搭配其他优质农产品共同出售,这样提高了销售价格,也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带动周边更多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