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仓满廪实 幸福加码
——我区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促粮食生产能力提升
融媒记者 朱 洋 通讯员 刘 虎 唐 凯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关乎民生,关乎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区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咬定目标任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有效供给,坚持量质并重、建管协调、生态优先,结合实际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高质量”绿色高效农业发展,不断提高全区粮食生产能力。

国家统计局大丰调查队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区全年粮食面积202.63万亩,同比增长1%。其中,夏粮面积96.45万亩,同比增长0.91%;秋粮面积106.18万亩,同比增长1.08%。全年粮食总产91.34万吨,其中夏粮总产36.99万吨,同比增长1.84%;秋粮总产54.35万吨,同比下降0.49%。从稻麦产量结构来看,小麦产量结构呈穗数增、粒数增、千粒重增的“三增”特点。

粮食稳产保供,是稳经济、稳全局的压舱石。我区全面落实惠农政策,不断提升种粮动力。据统计,我区全年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37亿元,补贴农户17.15万户,补贴面积114.16万亩。发放稻谷补贴(生产环节)资金5634.3万元,补贴农户5.39万户,补贴面积67.35万亩。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100万元,秸秆机械化还田补助资金3416万元,水稻育秧补助资金340万元。各项惠农政策落地见效,充分调动了农户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为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我区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体系,保障粮食生产。目前,全区自主育成的杂交稻品种3个、常规稻品种4个、小麦品种2个、玉米品种2个、大麦品种5个;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72万亩,制种品种45个;常规水稻繁种5.51万亩,繁种品种33个;小麦繁种14.34万亩。同时,大力推广优质品种,主推宁麦13、扬麦16、镇麦168号等小麦品种。水稻品种在主推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等优良食味品种的同时,搭配引进部分中熟中粳品种,如南粳8517、南粳2728、南粳7718等,结合不同种植方式选用不同的品种,实施不同种植方式对应品种全覆盖,切实提高粮食产量。

扛稳肩头“米袋子”,端好手中“饭碗”,粮食稳产保供惠民生。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促进粮食总产量持续增长,我区巩固提高现有种植面积,积极开发可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生态环境条件,发展优良食味水稻和优质专用麦生产。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为切入点,继续缩减人工撒播小麦和直播稻面积,夯实稻麦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基础,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引进优良品种,加强品种选育,推进轮作制度试点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华丰种业、金色农业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优化稻麦加工,擦亮品牌建设。同时做好优质高产增效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融合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全程机械化、信息化、绿色化水平。

我区利用好“上海飞地”名片,积极推进区场对接,将大丰大米作为“大丰仓”品牌建设与宣传的重点,提升稻米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受益。同时,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合理开发利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更新改造排灌设施,提高抗灾避灾能力。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