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稻米产业是我区农业的主要产业和特色产业,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区稻米业协会攻坚克难,积极探索,创新思路,抓好水稻栽插,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绿色种植,使我区稻米品质明显提高,带领广大会员企业走上一条品牌化发展之路。
扩大规模,增强产业发展实力。金色农业公司、义禾公司、绿洲米业公司、万明家庭农场等企业,通过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扩大绿色种植面积、增扩仓储设施、新建烘干线和大米生产线等措施,积蓄发展实力,及时掌握粮情动态,对大米加工色选环节进行升级改造,有效降低大米的含碎率及异色率,不断提升稻米品质,切实保障储粮安全。去年,全区稻米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水稻种植面积(含驻丰农场)91.5万亩,水稻产量60多万吨,外销大米30余万吨。华丰种业、全真种业等企业努力推行水稻优质新品种南粳“2728”和“5718”,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和成效。
积极营销,努力向外推荐品牌。该协会通过线上线下展评活动,依托光明集团海丰米业、宏丰米业、兴谷米业等骨干企业,积极向外推荐“大丰大米”品牌,利用各种平台渠道,在目标市场叫响品牌,不断增加知名度。当前,我区“大丰麦仁”已有了较高的市场知名度,政府部门组织的对外宣传活动也成了企业、农户、协会等市场主体走向市场的桥梁。“我们协会和会员企业积极参与各种对外宣传活动,充分准备好自己的产品,把大米、麦仁等特色产品推向外地市场,提供到消费者手中。”该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还将借助我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优势,在我区主要旅游景区设立大丰大米、大丰麦仁的展示和销售窗口,通过旅游市场推荐我区稻米产品。
保证品质,严格加工管理环节。出产好大米,品种和种植是基础,收得好、保管得好同样重要。该协会努力扩大稻米低温冷储的企业范围,改造旧库房,采用新技术提高仓储设施条件,让标准化仓库为优质稻米加工“保驾护航”。严格要求会员企业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执行大米、麦仁加工质量标准及包装标签标识等相关规定。通过严格的产品质量检验,防止和杜绝混等混级、水分超标、碎杂超标、农残超标、计量不足、虚标品名等问题发生,争做食品安全工作的模范执行者。
下一步,该协会将进一步在标准化种植上下功夫、规模化经营上做文章、品牌化发展上求突破,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发挥购销优势,持续做大做强稻米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美好愿景,以产业发展的优异成绩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薛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