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周晓春:扎根基层献青春 创新发展保生态
融媒记者 杨 晨

有这么一位新农人,他以青春之名担当奉献,默默无悔扎根基层十余载,用奋斗之路书写无悔人生。他就是周晓春,现任区林场副场长,市青年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委、农业界别组组长。他先后获得市“林业生产先进个人”、区“优秀共产党员”“新长征突击手”等光荣称号。近日,记者走近这位优秀青年,了解他拼搏奋进的青春故事,细数他负重蝶变的耀眼青春。

 

科技引领,助推林业发展

2011年11月,周晓春任区林场副场长。农科专业出身的他深知林业发展需要科技支撑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林业知识,钻研林业技术。针对我区林场地处沿海地区盐碱地较多的实情,围绕耐盐树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等课题,他主动与南京中山植物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与林场技术骨干一起深入生产一线,培育中山杉等耐盐树种,积极探索科学防治病虫害方法。2012年以来,他组织科技骨干、林业专家等技术人员分别实施了科技富民强县、省林业三项工程等一系列林业项目,主要培育中山杉等耐盐树种,积极打造出了苏北中山杉耐盐苗木生产扩繁基地。

树木要生长,预防虫害不可少,在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上,周晓春提出在全场成立林木病虫害防治专班,实施以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方案。为鼓励年轻同志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学到真本事,他积极引入植保无人机防治技术,鼓励年轻同志参加飞手培训,及时通过飞防进行病虫害防治,既提高防治效果,又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培养年轻同志干事创业的责任心,增强年轻同志的自身本领。

 

调整结构,打造特色林业

为进一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的林业栽植模式,打造出属于大丰的特色农业品牌,2015年,周晓春主动请缨,带领技术人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薄壳山核桃产业,努力打造苏北最大的薄壳山核桃基地。

他牵头薄壳山核桃育苗和成片栽植项目,带领相关技术人员赴南京林业大学科研基地学习,向专家学习栽植和嫁接技术,并成功运用技术将薄壳山核桃栽植在区林场内,截至目前,全场已成片栽植完成1200亩,薄壳山核桃基地的部分林木已进入挂果期,且品质较好。为强化核桃园的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的精细管理,周晓春邀请专家现场教学,组织年轻同志在田间进行实地修剪,切实提高核桃园的标准化建设水平。在此基础上,他又主动联系上级主管部门,积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争创品牌,为将来形成林产品进入市场打好基础。

 

围绕“三化”,发展森林旅游

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要求,周晓春在林场大力发展“三化树种”,加快建设“一片林”,积极创建森林公园。在他的带领下,林场成片造林6700余亩,成活率达90%,超额完成造林任务,其中推广“三化树种”800亩。他大力发展玉兰、榉树等“三化树种”,建设高标准生态公益防护林。栽植的三角枫、五角枫、红花刺槐、樱花、桂花、红花玉兰等景观树种350亩和2800米长的行道树,既丰富了林相,又提升了林场整体景观。围绕生态建设和森林旅游,他还划出一块800亩耐盐种植资源圃,栽植有水杉林、竹林、紫薇、合欢等200多种植物,融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景观游憩于一体,志在打造春夏秋冬常绿植物园。

乡村振兴的背后,靠的是周晓春这样的新农人在背后默默耕耘。提起前程和愿景,周晓春想到的还是这一片绿土,他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以发展生态公益林为目标,大力建设碳汇林,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提升林相,增强青年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为建设美丽林场和森林旅游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