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嘉兴平湖市新埭镇大齐塘村575户村民领了分红,这笔钱来自村里“众筹码头”的租金收入。
村里众筹码头?大齐塘村诸仙汇建材堆场码头,几百米外就是连通平湖和上海金山的平兴公路,还有三级航道杭平申线,500米处是千吨级新建待泊区港池。随着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深入,这个沪浙省界边的小村庄和小码头,收获了区位优势带来的发展红利。
370万元租金出乎意料
老码头建于2002年,曾是村里的优质资产。2015年,码头年租金55万元,约占村集体收入的五分之一。但问题也不少。由于常年粗放式经营,码头基础设施陈旧破败,消防、安全等都存在隐患。2018年10月,因环保不达标,码头需整改,于2019年停运。曾经的优质资产成了鸡肋,村里人都觉得可惜,但码头改造是项大工程,“钱从哪里来”成了大问题。“最初的立项方案中,码头提升工程的资金大概要1800万元。那时候,村集体一年的收入600多万元,资金压力太大。”大齐塘村党委书记黄伟记得,当时村里算过一笔账,“回本”有难度,改造计划因此被搁置下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伟听人说起台州玉环上栈头村的故事。2018年,上栈头村通过村民众筹入股投资700多万元建起玻璃吊桥,不到4个月时间,光门票收入就达到400多万元。2019年3月,上栈头村进行第一次分红,并很快启动第二轮“股份众筹”,相继投资建设了摩天轮等项目,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从中受到启发,2020年,大齐塘村提出了村民众筹入股码头改造的方案。
最初的方案里,码头改造总造价1365万元,其中450万元是众筹募资部分,约占总投资的35%。项目按基本股每股2000元众筹,每个股东户可入1到5股,实施期限为5年,年收益保底10%,收益大于10%实行二次分红。方案提出后,村民响应积极,在宣传调研阶段,就有629户村民签署了约707万元的入股意向书。到了认筹阶段,有部分村民因多方面顾虑选择退出。最终,项目共有575户村民参与,筹得资金642.8万元。
去年11月,码头正式竣工验收。新码头建设300吨级泊位2个,年通航能力60万吨。同月,新码头公开竞价招租,起拍价为每年180万元,经历了66次的叫价竞拍,最终以每年370万元的价格成交。这个价格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包括黄伟在内,大部分村民的心理预期是每年250万元左右。接下来,等整个项目审计完成,计算出村民入股资金与村集体资金的比例后,还将进行第二次分红。估计实际入股的每户村民平均每年可以分得约2000元。
“切好蛋糕”更考验能力
改造招租一鼓作气,旗开得胜,看似很成功,但“做大蛋糕”只是开始,“切好蛋糕”更考验能力。为带动村民增收,大齐塘村的众筹方案中还设置了垫资入股的机制。村里发动党员和企业家为低收入家庭垫资,垫资人可同比例增加入股配额,最多垫付不超过两户。“举个例子,村里最多有人出资5万元,相当于帮2户低收入家庭垫资入股。其中,3万元是他自己可以享受分红的部分,2万元的收益分红归低收入家庭。”黄伟解释,垫资是非定向的,垫资入股部分产生的收益由所有低收入家庭共享。比如,若按10%的保底收益,58户低收入家庭平均每户可分得约620元。其中,有28户村民主动为村里低收入家庭出资36万元垫资入股。
接下来,大齐塘村将启动二期码头建设,并计划依托码头优势,发展配套的建材产业。大齐塘村众筹码头的探索,将村民组成一个经营和利益共同体,类似的理念、方法、机制,既能为浙江内河码头建设提供经验,也是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近年来,“乡村众筹”在长三角还有一些案例。此前,有一些乡村发动村民众筹修路、完善家乡基础设施,在浙江台州,还有一些村庄打破区划限制,谋划“多村联建、股份均分”的片区联营联建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的路上,还有待更多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探索。
(2月16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