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奚广松 张玲玲) 近年来,西团镇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要求,整合资源、创新举措,把产业振兴作为基础,把强村富民作为重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落地生根。该镇2021年被表彰为“江苏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
小抛丸大产业,工农并举一起抓。发展民营经济。该镇抛丸机产业于2005年被盐城市认定为“盐城市十大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抛丸机生产基地之一,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加大技能培训,引导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确保农民能就业、有钱赚,目前农民务工4000多人,占产业工人80%以上,实现以工哺农、以工促农。发展品牌农业。立足资源禀赋,培大育强野菜、麦仁加工企业,用好小九野菜“国字头”合作社品牌,指导农户采用“蔬菜—野菜”套种,年供应康师傅、小厨娘等农业龙头企业3000万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做大富裕园麦仁加工产业,引导农户种植优质麦3万亩,产品主供娃哈哈、银鹭、亲亲等知名食品企业。发展特色产业。立足肥马小店、寻味新中、牛湾河生态农业园,推进“农业+”新模式,实现农业与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生态旅游、特色工业等产业融合,因村制宜打造一批产村融合、农旅融合、工农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小投入大效益,干部群众一起干。小投入留住乡愁记忆。该镇发挥群众智慧,就地取材,对农庄带上的旧砖、旧瓦、旧窗框等老旧物件组合装饰,打造节点小品。小细节焕发老房新颜。用“梳理式改造”推进老村庄提升,融合乡村治理元素的驿站完善服务功能,保留传统风貌,打造整洁环境,每一条河道都展示着“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村自然风光。小样板带动面上整治。该镇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用星级评比提升农户荣誉感,用积分兑换提升群众参与感,把保护环境这件小事变成干群共识。同时,开展水环境治理、高铁高速沿线环境整治、撤并镇环境提升等专项行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小业主大市场,能人大户一起做。抱团闯市场,携手共致富。企业带、人才带、主体带“横向三带”和帮产、帮管、帮销“纵向三帮”新农人联合体在“绿野新中”农业园这片试验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政府搭台、农人唱戏、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将本地农人紧密联在一起,园区已建成4000亩,其中连栋大棚3000亩,镇级园区连栋大棚面积全区第一。政府搭台聚能人。该镇抓规划,形成青椒、甘蓝、西兰花3个千亩特经及葡萄、樱桃、草莓3个甜蜜果品产业;抓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省土地整理项目资金3800万元,实现路桥涵闸等配套完善;抓招商,引进一批有潜力、有实力的农业主体;抓服务,建成新农人之家,为园区大户和周边农户提供果蔬入市标准化检测、直播带货推广、农民培训等服务。农人唱戏探新路。园区内18个年销售超1000万元的经营主体,发挥种植技术、销售渠道、品牌特色等优势,果蔬年销售额2亿元。同时,新引进“培育独角兽企业”南京仙草堂公司,并与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新建5000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和10000平方米冬暖大棚,推广“四新”技术应用,引领园区提档升级。农民增收厚家底。先后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9个,项目覆盖所有村(居),整理后的农田流转租金可增加200元/亩,园区所在村的土地流转率超90%,园区常年吸纳周边农户务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