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是个典型山区县,全县自然村多且分散,山区地形复杂,出行办事困难,特别是年老体弱身残群众经常因办事和反映问题不方便,群众情绪、矛盾易积压,社会治理有着独特的山城特色。
如何把矛盾化解在第一线?磐安在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中探索创新“山城管事”全域治理模式,同时汲取“枫桥养分”,发散“民本根蔓”,将服务延伸拓广至最前沿,开出磐安“365便民服务”这朵具有山区特色的绚丽之花,并漫遍全国。
磐安“山城管事”工作站和“365便民服务中心”彼此紧邻,群众“进一扇门”就能解决纠纷、享受服务,成为展示基层服务治理的重要窗口,站在这里总能够看到不一样的“枫”景。近日,花开中国——百家融媒体“枫桥经验”60周年调研组来到磐安采访调研。
打开一扇窗 服务万千人
“方便,快捷,省心。”11月14日,刚办完业务的倪诗婷对窗口如此评价。查询医疗保险账户信息、办理养老保险缴费、换领市民卡,以往办理这三项业务至少跑两个地方、耗费半天时间,新开设的“社保卡综合窗口”,使这三项业务实现“一站式”办理,全程仅花费十分钟。高效便捷的“为人民服务”办事效率在磐安县365行政服务中心找到了落脚点,每天进行着全新的演绎。
2001年,磐安县胡宅乡“365办事窗口”正式挂牌成立,提供婚姻登记、办理户口迁移等八项业务,喊出“一年365天,天天服务老百姓”口号。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从“365办事窗口”到“365便民服务中心”再到“365行政服务中心”,变的是名字,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磐安坚持和深化“365经验”,着力推动便民服务迭代升级,实现集成办、就近办、网上办、简约办。县级365行政服务中心历经多次扩容提升,从“8件事”到“8个区块”,从“8项服务”到“1556项服务”,2022年办件量达92.8万件,是2003年的58倍,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只进一门”。
365行政服务中心的数字化大屏,人流情况、高频事项、政务服务办件分析等信息一目了然;“难事办理”窗口,“统一受理、集体协商、专班办理、经验推广”一条龙工作机制,有效解决群众、企业反映强烈的“老大难”……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如今的磐安“365办事窗口”服务事项越变越多,服务效率越来越高,服务距离不断拉近。诚如磐安县365行政服务中心党组成员、主任蔡兴洪所说,磐安始终围绕“服务群众,方便百姓”工作理念,借鉴学习“枫桥经验”等做法,不断深化改革、完善便民服务举措,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花开无声,香飘万里。从十多平方米设施简陋的“365办事窗口”,走出大山,走向全县、全市、全省,最终成为全国365便民服务模式的发源地,看着“365”一路绽放的原胡宅乡党委书记张方荣感慨不已,“磐安的‘365’窗口和诸暨‘枫桥经验’核心要义是相通的,一切围绕百姓,一切服务人民。”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曾到诸暨学习“枫桥经验”:“为我以后工作开展带来许多启发。”正是在不断学习积累中,反复实践探索中,张方荣对服务群众的思路愈发清晰,最终结出“365”果实。
事事有人管 村村不出事
磐安县尖山镇乌石村是“金华市农家乐第一村”,今年已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高峰时一天达到上万人。很难想象,自发展旅游业以来,该村一直保持“零投诉”。“不管是游客、业主还是干部、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到了这里都能妥善解决。”村中专职调解员厉伟尧说,他们始终通过“管头管事”运用“管头十法”治理村庄,该村没有发生过重大矛盾纠纷和刑事案件,实现“平安无事”。
乌石村“管头管事”是磐安县探索“山城管事”全域治理模式发展的缩影。针对山区社会治理工作特点,磐安打造“一条龙”办事管事、“细颗粒”红色网格管理、“高效率”线上线下共治三大体系,建立全链条工作机制、前端便民服务体系、系统管理闭环机制、山城管事员评价机制四大机制,践行“率先垂范”“两先调解”“情法兼顾”“关心关爱”“精准防范”五大方法,在县、乡、村三级分设山城管事联盟、山城管事工作站和山城管事之家,实现“事事有人管、村村不出事”。2023年以来,该模式已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900余起。
2019年,磐安县首家“山城管事”工作站在双溪乡成立。一面写有“山城管事真情为民,心系百姓解困排忧”的锦旗格外显眼,翻开《人民调解协议书》,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这是一场长达17年的邻里土地纠纷,通过调解员傅潮华连续12个小时耐心调解,双方欢喜收场,最终建起新房。“我相信你们会给我们公正解决”“有事找‘老傅’”……群众的呼声在协议书一个个红手印中有所回应,这是群众对老傅、对工作站最好的认可。
“‘有事找管事、平安不出事’已成为双溪群众的共识。”双溪乡党委书记羊晓光说,该乡从“枫桥经验”中获得启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了“老傅工作室”,上线“双溪管事”微信小程序,实现乡域98%以上矛盾纠纷就地解决。
依靠群众解决群众问题是“枫桥经验”的精髓,磐安充分发动广大群众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截至目前,已有山地救援队、志愿者协会、5560专家调解团、乡音宣讲团、山妹子互助队、红十字救援队等26个社会组织入驻,山城管事员超过1.1万名,实现县域全覆盖。
“平安”十八载 群众得实惠
“这些都是电信网络诈骗的新伎俩,网址、短信不要轻易点开……”一有时间,磐安县公安局尚湖派出所民警周兴斌就拿着“反诈宣传册”往浙江威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跑,员工们看到他都会热情打招呼,叫一声“周厂长”。该公司的“法治副厂长”是周兴斌的另一个身份。
“身边有个穿警服的‘厂长’,大家都安心。”公司职员韦玲玲感叹,自从来了“法治副厂长”不仅给足了员工安全感,还帮着企业解决了不少问题。她犹记得2022年,新来的一名员工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通过工友好心提醒、民警及时制止,成功止损17万元。在“法治副厂长”的帮助下,2022年,尚湖镇辖区刑事治安受立案下降33%,涉企盗窃案零发案,成功劝阻涉企员工诈骗7起。
在磐安,像周兴斌这样的“法治副厂长”共有88名。他们主动融入企业班子,参与常态化工作,开展“进企送教”、保安培训、安防检查等工作,助力企业向优向好。今年以来,该县不断完善“法治副厂长”队伍,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推动护企优商服务精细化。截至目前,磐安“法治副厂长”帮助企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20余起,解决合同纠纷、劳动争议、工资社保等法律问题261余个,举办反诈宣传近2900场,帮助企业及员工止损7200余万元。
“共建共享”是时代赋予“枫桥经验”的新内涵,像“法治副厂长”的举措,在磐安能够找到更多例子。236个村居创建“六无善治”平安村庄实现纠纷数、诉讼受案数双下降;“1+14+283+6853”网格管理颗粒化作战体系,发挥6853名颗粒网格员在社会治理中巡防排查、应急处置、安全劝导、政策宣传等方面作用,实现管控责任“全落实”,电诈等发案率呈下降趋势;“交调李茂华”“诉调老厉”“大盘老陈”“双溪老傅”等一批特色调解室落地生花,矛盾纠纷调解从“单打独斗”到“群策群力”……通过一批具有山区特色的治理品牌,磐安社会治理从“后置”变为“前置”,从“被动”转为“主动”,实现关口前移,触角延伸。2022年,磐安县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8.4%、19.9%,全年涉邪类事件、涉恐类事件、命案零发生。
今年,磐安成功创建首批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实现平安县“十八连创”,并被授予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这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最好证明。
来到窗口,你始终可以领略磐安把服务送到最前沿、把矛盾化解在第一线这质朴的山区“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