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特大暴雨过后
通讯员  陈万荣

7月13日凌晨,我区普降特大暴雨。早晨5点多钟,笔者被嘈杂声吵醒,打开大门一看,地上都是积水,停车场上的汽车小半个轮胎浸在水中。有五六个人光着脚弯下腰忙着检查排水口,仔细一看,原来是小海镇分管村镇建设的副镇长仇露、村建办主任肖进和海团村党总支部书记茅正国,还有社区3名工作人员。远处传来机泵抽水的马达声,眼看着水位渐渐下降,不到6点钟,积水就全部排尽,小区恢复了原来的景象。

目睹了眼前的一切,笔者由衷感叹镇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对突发降雨积水的处理速度。吃过早饭,笔者便沿着小万公路往东,了解暴雨过后农作物生长情况。途经小海、徐南、小洋、温泉等村(居),看到农田里没有积水的痕迹,春玉米正在扬花孕苞,夏玉米开始发棵,大豆长势良好。在蔬菜大棚生产基地,看到500亩塑料大棚安然无恙,棚内的葡萄硕果累累,“露出”了紫红色的“笑脸”。接着赶到全镇地势最低洼的无泊村,连片种植的秧苗全部成活,有的开始分孽,就像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

笔者了解到,针对以往洪涝灾害中暴露出来的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我区上下重点突出低洼圩区、外围封闭、沟河疏浚等“五大”工程建设。小海镇境内的王港河和疆界河通过疏浚,泄洪能力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该镇重点加强无泊圩区水利工程建设,同时利用土地开发整理的机会,分期分批实施,将全镇4万多亩耕地建设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高标准农田。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该镇将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发展农业生产摆上同等重要的位置,首先在集镇中心建了一个“花园”,100多套商品房成为农民的“新家”。接着又在王港河畔新建“海团新居”,500户农民入住。这次暴雨导致社区局部积水后,迅速被排除,“如今,我们住的房子不怕风吹雨打,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康居工程、民心工程和幸福工程。”吕保华老汉的这番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