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陈正坤 陈冰)近年来,大中街道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推动就业富民为核心,多措并举打出服务“组合拳”,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壮大人才队伍,优化公共服务,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靶向发力,夯实乡村振兴举措。该街道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管理实名制台账,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方式全面摸排就业失业情况,目前统计在册的农村劳动力约2.1万人。创建了苏北首家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和智慧就业平台,发挥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作用;发挥恒北文创街、人民路风情街、圆鼎市民广场、丰收大地农业创业基地等项目带动作用,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实现“ 稳就业、托底线、救急难”。近3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48场次,成功招聘3800多人,实现新增就业3300多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600多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200多人。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发挥国家级众创空间、中小企业园、电商产业园、丰收大地“全国农村创业园区 (基地) ”作用,近3年扶持城乡劳动力自主创业2900多人,其中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1000多人,带动就业4280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60万元,新建市级创业载体2个。
聚集人才,放大乡村振兴效应。该街道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家庭农场负责人管理培训,开展电商、养老护理、育婴员、美容、营销员、农副产品经纪人培训。突出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东片村围绕大蒜种植组织培训,南片村围绕乡村旅游、果树种植组织培训,西片村围绕种粮大户规模种植组织培训,北片村围绕城市三产服务组织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懂技能的“ 现代农民”。近3年,组织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481人次,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499人,其中107人获得高中级证书,发放每人200-1000元技能培训补贴。拓宽人才服务农村渠道,培育一批“田埂青年”“电商精英”“经纪达人”,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农村电商、乡村休闲旅游等农村新型经济业态。加强人力资源引进,在苏州成立人力资源工作站;鼓励乡村人才职称申报评审,近年来培育引进乡土人才6人,获评高级职称乡土人才11人。
优化服务,提升乡村振兴动能。该街道以手机 APP 、“江苏智慧人社” 等平台为依托,强化参保政策宣传,加大企业社保政策落实督查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就业人员参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本地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均由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费,困难群体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覆盖率99.8%以上。街道、村(社区)人社服务平台实现窗口布局、标识标牌、服务指南、办事流程、服务标准“五统一”。依托区人社网络,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础信息库,实现人力资源业务信息化管理,在提升服务质效中增加乡村振兴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