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小海镇温泉村陈永华:
从高考落榜生到高级园艺工程师的蝶变

通讯员 陈万荣

 

近日,小海镇温泉村村民陈永华收到中国人力资源专业岗位鉴定中心颁发的高级园艺工程师、高级园林景观设计师两本专业技能人才证书,成为该镇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农民。

 

[高考落榜 自谋生路]

 

20世纪九十年代初,陈永华在高考中名落孙山。那一刻,他的心情跌落谷底。当时,一家农副产品购销站招聘一名货车“押运工”。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可以离开农田、尝试新生活的机会。应聘后,陈永华每天傍晚坐上装满蔬菜的卡车连夜驶向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凌晨卸完蔬菜再往回赶。他常常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却从不叫苦喊累。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押运的蔬菜没有半点差错,他得到大家的信任。一个月下来,领到第一笔“工资”时,他既高兴又难受。高兴的是能够自食其力了,难受的是赚的钱都进了老板的腰包。他暗下决心,将来也当老板。于是,他主动与各大蔬菜市场的中间商接触,建立了友好关系。第二年春天,他辞去“押运工”的工作,筹措5000元启动资金,租了一辆卡车,进行“单飞”。凭着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加之诚信经营,他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随着国家的棉花收购加工政策正式放开,陈永华敏锐地发现棉花收购加工的利润更大,便果断转行,在全村率先建起棉花收购站和棉花加工厂。连续几年,他的生意红红火火,事业蒸蒸日上。谁知棉花市场行情风云突变,皮棉价格陡然下降。陈永华是个不甘示弱的人,他将仓库里的皮棉全部封存,等待价格上涨再出售。可熬了几个月,皮棉价格又下跌了三成左右。最终陈永华咬着牙将库存的皮棉全部出售,还清了农民的棉花欠款及银行的到期贷款。一盘算,将前几年赚的钱全部贴了进去,还落下50多万元债务。

 

[遭受挫折 涅槃重生]

 

面对棉花种植面积锐减的被动局面,陈永华努力寻找新的出路。一天早晨,他突然接到老客户珍鹿纺织有限公司赵总的电话,说公司有一项绿化工程委托他去做。陈永华虽然对绿化一窍不通,但是得到“贵人”相救,决不能失去这一“东山再起”的好机会,便满口答应,立即赶到该公司洽谈具体事项。接着,他驱车100多公里赶到全国闻名的苗木花卉之乡如皋考察,最终与一家公司达成协议。工程竣工后,承建公司付给陈永华2万元转让费,他执意不收。真诚打动了对方,他们主动请陈永华帮助购买名贵树木,并签订长期购销合同。

从此,陈永华走上一条“绿色通道”。起初,他组织几个人在小海镇境内寻找货源,通过网络传送照片、定价,接着将树木运送到如皋,一手交货,一手接钱。有时候一棵树能赚几百元,最多的一棵能赚上万元。随着业务量增大,所购的苗木不能当日运往如皋市场,陈永华经过深思熟虑,将购买的苗木进行筛选,一部分继续运往如皋市场,一部分移栽到自己的庭院中,吸引更多苗木经销商上门选购。小小的庭院长满了“摇钱树”,成了“聚宝盆”,村党总支书记帮助起了一个时尚的名字——“永华生态园”。当时园林占地面积仅有4亩,只是收购苗木的“寄宿”场地。经过发展,园林扩大到10亩,产品从单一的苗木拓展到苗圃、花卉、盆景,正常保持名贵苗木数百棵,数千盆盆景艺术造型也是风格多样。园林中央新建了凉亭,四周繁花似锦、树木葱绿,颇有苏州园林景观的风格,参观者和经销商络绎不绝。

 

[抓住机遇 成功转型]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永华的经营范围从苏北扩大到苏南以及上海、浙江等地区。他不仅做大做强了苗木营销生意,还结交了许多合作伙伴。尤其在安徽购买苗木的时候,陈永华遇到了另一位“贵人”——现为世界盆景学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的王恒亮。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王恒亮在蚌埠组织举办“通城杯”盆景制作比赛,陈永华便专程赶去观看。王恒亮见他求艺若渴,便告诉他下个月将举办一期盆景制作培训班,欢迎他来参加。陈永华喜出望外,丢下一切业务赶到蚌埠参加了这期培训班。经过3个月的锻炼,陈永华初步掌握了盆景制作、管理技术。学业期满的这天中午,王恒亮正式收下陈永华这名新徒。从此以后,陈永华遇到难题虚心请教;王恒亮参加全国性的盆景展览和盆景制作比赛,都带上爱徒陈永华参加,陈永华的盆景制作技术不断提升,并渐渐在行业中崭露头角。近几年来,他选送参赛的盆景作品,先后获得10多个大奖,其中《凌霄飞翠》盆景作品在国际盆景大会展览评比中荣获金奖。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陈永华经常带领本地的盆景爱好者去安徽等地参观取经。2019年10月中旬,在他的牵线搭桥下,王恒亮率领全国各地的40多名盆景精英,应邀来到小海镇开设“公益大讲堂”,传授盆景栽培技术,发布盆景市场信息。这是王恒亮首次在基层开设的“公益大讲堂”,也是小海镇举办档次最高的盆景艺术讲座,吸引了全镇的苗木花卉生产经营大户,邻近的草堰、白驹、万盈等镇,以及如皋、东台、兴化等地的盆景艺术爱好者前来。

面对绿色转型以及创意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小海镇审时度势,拟定了农业“123”工程建设新规划。同时,借助王恒亮大师的技术支撑,充分发挥陈永华等大户的示范作用,力争让小盆景做出“大文章”。

 

[乡村振兴 铸就辉煌]

 

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是陈永华事业成功的秘诀。如今,他已经不再停留在苗木贩运赚点微薄差价上,而是利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出大量的精品盆景,抢占市场制高点。通过网上销售,扩大销量,增加收益。同时“借船出港”,与有资质的公司联姻,开辟绿化工程建设项目业务。近几年,先后实施了麋鹿保护区、麋鹿小镇、丰海新能源淡化海水项目场等绿化工程,还组织近百名施工人员到盐城大洋湾樱花苑、滨海港游乐场、东台翡翠城、植物园参加绿化大会战,既助推乡村振兴,又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还为自己增添了发展后劲。

经过30多年的奋力拼搏,陈永华已经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新型农民。他致富不忘党的好政策,积极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阜宁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发生后,他主动捐款献爱心;农村道路建设,他总是慷慨解囊;镇文化站举办象棋、广场舞竞赛活动,他多次出资赞助;听说有孩子因为经济困难为上学犯愁,他及时伸出援手。据了解,他累计用于公益活动的金额已超过20万元。

陈永华在正常经营管理的同时,购买大量的科技书籍刻苦钻研,还抽出时间参加函授学习,终于圆上大学梦。手捧刚获得两本专业技能人才证书的他,感慨地告诉笔者:“学习专业技能,是为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更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武装自己、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