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薛思思 通讯员 黄泽华) 今年以来,区司法局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新业态领域纠纷解决中的实践应用,通过搭建沟通平台,引入专业调解力量,探索出一条具有大丰特色的新业态矛盾纠纷解决路径。
因地制宜搭平台。日前,聚焦日益增加的网约车、外卖员、快递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该局依托区非诉讼服务中心完善软硬件基础,成立新兴行业调解工作室,将新兴行业矛盾纠纷调解融入全区“五化”非诉服务体系,着力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构建起一站式解纷平台,以解决新业态矛盾纠纷解决难、维权周期长、法律适用模糊等问题,筑起维护新业态稳定发展的“第一道防线”。
多元共建聚力量。该局为调解工作室配备专业调解人员,采取“2+N”的开放式调解人员配备方式,即2名常驻工作室专职调解人员+N名行业专业顾问团,以充分适应新业态领域不断发展新形势、新要求。顾问团由人社部门、工会组织、司法机关、律师协会、行业协会派员共同参与,确保调解的专业性、有效性、合法性和权威性。接入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12345政务服务热线资源,统筹分流化解新兴行业领域矛盾,打造“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工作模式。
深化服务增效能。该局建立快调快处机制,开通新业态调解“绿色通道”,对网约车、快递员、外卖员等群体提供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调解的快处机制,落实当天受理、当天调解工作承诺,确保调解服务快速高效便捷。强化“调解+仲裁”“调解+法援”快速对接,对追索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适宜调解的纠纷,及时邀请相关机构提前介入,促进和解达成。打造“新”丰速调新业态调解品牌,联合劳动仲裁、法律援助等部门定期前往快递站点、骑士驿站开展调解政策宣讲、法律咨询等服务,发放《新就业形态劳动政策宣传手册》《工伤保险条例》《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宣传材料900余份,不断擦亮调解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