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文浩) 近日,记者走进刘庄镇友谊村党群服务中心,看到党员志愿者在耐心为村民讲解最新的“村规民约”,党群服务中心内配备了诊疗器材、按摩座椅、村邮站点等一系列完备的便民设施,真正实现了便民服务零距离。这是我区加快推进移风易俗、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一个缩影。
“友谊村组建了‘666’服务帮,18名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开展为民服务,服务圈里有6名红管家、6支服务队,以及与村民息息相关的生活便利、家政便民、环境保洁、医疗应急等6项服务内容,确保5分钟内响应村民需求。”刘庄镇宣传委员杨骐菲告诉记者,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打造新型农村社区“红色邻里”党建品牌,形成了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良好格局,重新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村风民风持续向好,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我区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新路径,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文明乡风助推和美乡村建设,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移风易俗重在常抓不懈,找准实际推动的具体办法。我区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通过建章立制,以规立德促新风。健全管理机制,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内容,强化村民自治,通过村规民约发挥“软约束”作用,引导村民向上向善。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方式,进村入户传递文明新风,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村民改旧俗、树新风,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婚姻是家庭的基石,培植婚俗新风是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一环。我区将婚俗改革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婚俗文化和文明新风交织相容,多元化打造文明婚俗礼仪,多方位培育文明婚俗文化,多途径构建文明服务体系,实现美好生活与优秀文化的“双向奔赴”。
“我们大力推进婚俗改革,倡导文明新风,在全市率先推行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一站式’便民服务模式。”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陈思表示,我区在全省率先开展集体颁证服务、集体婚礼等,依托荷兰花海等周边景区设立户外颁证基地,利用“2·14”“5·20”等高峰登记日,组织新人常态化举办户外集体颁证仪式、集体婚礼,弘扬文明婚俗新风。举办“爱在七夕”“情系军绿”等主题仪式,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军人代表等为新人主婚、证婚、颁证,实现服务理念不断更新、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不断添新,积极倡导婚事简办,共倡勤俭文明新婚俗。
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加快推进移风易俗、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健康向上的文明理念;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力兴业、富民、强村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