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贵
环境、农业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农田中使用的各类化肥、农药包装的随意丢弃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多次下乡走访中,我也亲眼目睹了这一现象。在一些乡村的田角或沟浜河边,流水或风吹聚集着许多空药瓶、盒以及纸、塑、编织类微肥、化肥包装袋。这些农化包装残留废弃物不仅污染河水,时间久了还会发出异味,对农村环保和美丽乡村建设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环境保护和农业农村部门一直强调,使用完的农化物品包装应带出田外集中处理。许多农药化肥包装物上也标注了提醒字样,但少数农民仍习惯于“药一洒,瓶一丢;肥施完,袋一扔”。殊不知,这种不良行为一旦普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便会加剧。当然,也有不少种植大户和经营主体在施用药肥后,能够及时将包装废弃物集中回收。例如,大中街道的一位种粮大户就做得很好。放眼望去,他的田地平整洁净,田容整齐,路边田头、沟边渠头看不到一瓶一盒的农残废弃物。这位农场主认为,种田如做人,讲究田园清洁就像讲究居家卫生,要做到清爽整洁。
在采访过程中,曾有年纪较大的农户表示,农药化肥用完后,小小的包装对环境的影响或许不大。其实,这是一个认知误区。农药化肥用完后,包装内仍残留有液体或半固体物质,散落在田野中会对大气、土壤和水源造成新的污染。而农药化肥施用于作物后,被作物叶面和根系吸收,形成抗性和助壮物质,反而不会对环境造成直接损害。如果在农药化肥使用高峰期不加以治理,随意丢弃包装的乱象将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不适时适量使用农药化肥,农作物可能会毁于病虫害,导致减产甚至绝收;而使用农药化肥又难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正是生产与生态之间的矛盾。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农化物资多数是高效低毒微量元素,包装小而多。对此,各级部门务必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教育,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考虑到现在土地多集中于家庭农场的新农人,禁止农化包装废弃物乱扔的重点应放在大户主体上。大户规范了,小户散户的管理压力会小很多。同时,农药化肥包装也应不断改进,销售与回收可以探索更新、更便于操作的方式方法。要向农户和农资经营户反复宣传利弊关系,教育引导他们纠正乱丢行为,让“清洁田”遍布乡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