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种球基地春意浓 铺就芬芳致富路

记者  杨家明

 

卯酉大地,春意正浓,走进郁金香种球研培基地的温室大棚,只见一排排育苗盘摆放整齐,一株株花苗青翠欲滴、长势喜人,一旁的工人正在浇水,细密的水珠如雾般均匀地洒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荷兰花海培育郁金香种球品种300多个,种植花卉3000多亩,素有国内“面积最大、品种最多、形态最美、业态最全”的中国郁金香第一花海、世界郁金香最佳景区等美誉,而位于其中的郁金香种球研培基地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是荷兰花海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

附近新丰镇全心村的村民徐俊成告诉记者,该村有100多名农民在基地务工,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大家都很满意。“我们荷兰花海种球培育中心和全心村劳务合作十多年了,目前为村民们提供了260多个就业岗位。”荷兰花海郁金香种球基地技术人员刘丽华介绍,基地为村民们提供专业的上岗培训,一方面提升他们的技能,另一方面方便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顾家、增收两不误。

该基地目前是国内种球产量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培基地,是被中国花卉协会唯一授予的“中国郁金香国产化研发中心”,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库肯霍夫花园、荷兰扬森种球公司、中国农业大学等世界郁金香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品种、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当前,整个项目已建成荷兰花海郁金香种植展示基地、裕北花卉生产基地、同丰郁金香扩繁基地、沙港郁金香扩繁基地、太兴郁金香产学研花芯基地和全心郁金香种球研培基地以及周边农户耕地育苗基地,辐射带动农户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其中,种球研培基地建立“种球公司+基地+农户”的郁金香全产业链模式,由农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基地提供种球和技术,公司负责收购和市场销售,形成一颗种球带动一条产业链的农旅融合溢出效应。目前,荷兰花海郁金香产业已辐射周边8个村,带动3000多名农户每年人均增收3万多元,旅游扶贫脱贫贡献率达80%。

美丽芬芳的郁金香背后更多是花海人倾注的汗水。尼可·卡义克出生于荷兰一个郁金香世家,2013年受邀来到荷兰花海郁金香种植培育基地,担任国际顾问,进行技术指导与研发工作。在郁金香种球研培过程中,尼可提供了土壤改良、病毒防治以及新品种培育的关键技术支撑,实现了中国郁金香种球的国产化。以尼可为代表,基地组建了外国专家工作室,现有专家团队人数20人,主要负责郁金香种球研究和培育、产业化扩繁、培育新品种等。工作室成立以来,填补了我国在郁金香种球繁育领域的空白,实现了中国郁金香种球的国产化、产业化,解决了中国郁金香种球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工作室先后成功培育了8个品种,并给它们分别起了“黄美人”“人见人爱”等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名字,申报专利2项。目前,通过基地研发、产后处理、花期调控、温室生产、O2O销售,基地形成一条龙生产销售,荷兰花海种球国产化率达90%,每年种球购买成本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