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大中街道筑牢“三农”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 (通讯员 卢春桃) 白墙红瓦,绿意盎然。近日,走进大中街道红花村新型农村社区,和美乡村景象映入眼帘。“以前住的是老农庄,现在搬进了新型社区,这里环境好,住得舒心,不比城里差!”刚搬进小区的一组村民沈德根笑着说道。近年来,该街道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兴业富民强村,提升农业发展质效,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望。

以“农业强”筑牢乡村振兴坚实基础。该街道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切实扛起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加快推进福丰村9000亩、老坝村85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和阜北村755亩高标准农田补建项目,确保每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8.8万亩。注重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做活“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丰收大地以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融入全区“1+N”农业园区发展体系,突出农产品深加工和现代种业两大产业,加大项目引进和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构建农产品精深加工“经济圈”。恒北村深化农文旅融合,深耕加工、文创、电商、旅游、培训、康养等业态,打造休闲农业“后花园”。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做好科技入户、人员培训、用工组织等服务,做强东部特经、中部果蔬、西部粮食等优质产业,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让“农村美”成为乡村振兴鲜明标识。该街道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带动,不断实施“清杂、整宅、理水、塑点”四大行动,抓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活污水治理、户厕改造、农房改善等工作,今年计划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60%,生活垃圾整治达标率100%,改造户厕924户,持续改善农房220户。完善乡村振兴“4+4”、“解剖式”调研、积分制管理等工作机制,巩固提升红花、德丰、阜北、大新等近郊村整治成效,突出抓好泰西、泰丰、双喜等近郊村和高铁沿线、沪丰大道、通港大道、南翔路、春柳路等道路沿线环境整治,有效展现全域环境提升新成效。

用“农民富”提升乡村振兴发展成色。该街道深入实施农村三年行动提升方案,盘活用好“房、地、产、人”资源,大力支持村干部当“经纪人”、村集体当“合伙人”、村“两委”当“带头人”,因地制宜推动“6+X”富民增收模式扩面、提质、增效,带动更多农民致富增收。在全街道广泛开展学习借鉴元丰村集体增收经验,认真编排今年村集体增收项目,通过特色产业发展、资源潜力挖掘和村企联合、村村联合、村社联合等“抱团发展”模式,增强造血功能,推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步提升。不断加快农业新型主体培植,鼓励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把更多“新农人”培养成“兴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