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聚焦体重管理,拥抱健康生活

记者  朱洋

 

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引导全社会养成正视体重、科学饮食与锻炼的习惯,以实现科学减重、健康生活。那肥胖的标准是什么?应该如何科学减重呢?

近日,记者在大丰人民医院体重管理门诊看到,一位受肥胖困扰的市民正在向医生咨询有关情况。医生用体脂秤为该市民测量了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率、肌肉量等数据,对其进行全方位、精准地健康评估,并结合门该市民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运动习惯等,量身定制个性化、科学化的减重方案。

“超重和肥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饮食、身体活动水平等。”大丰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管营养师杨梦影介绍,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我国健康成年人BMI正常范围在18.5-24之间,但即便BMI正常,也可能存在“隐性肥胖”风险,这时腰围和体脂率可作为补充指标。

体脂比又称体脂百分数,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以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目前成年人体脂比男性超过25%,女性超过30%,我们可以定义为体脂过多。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正常腰围男性小于85厘米,女性小于80厘米。”杨梦影说。

超重和肥胖远不止外观上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科学减重因此成为大众关注焦点。医生指出,科学减重需要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着手。饮食方面,要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科学规律进餐,每天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进餐要注意细嚼慢咽,同时可以适当改变进餐顺序,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运动方面,肥胖患者减重的原则是以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至少隔天运动1次。抗阻运动每周2到3天,隔天1次,每次10-20分钟,尽可能减少静坐和被动视频时间。减重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合理的减重速度每月减2-4公斤。

“体重管理年”行动为人们提供了科学减重的指引。希望大家都能养成良好的体重管理习惯。让我们一起行动,用科学方法实现减重目标,为健康筑牢基础,拥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