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绣花功夫绘新景 宜居宜业绽芳华

记者 杨晨 杨琳 张月颖

 

春日的卯酉大地,处处涌动着建设热潮。在刘庄镇友谊村新型农村社区,白墙黛瓦的联排小楼错落有致,村民陈玉兰忙着打理门前的小花园。“以前住的老房子漏风漏雨,现在新家有地暖、有院子,出门就是健身广场,村里还统一处理污水垃圾,日子比城里还舒坦!”陈玉兰的笑语道出了我区农房改善工程的民生温度。

从“安居”到“优居”,农房改善托起幸福梦。近年来,我区将农房改善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近6年累计改善农房24240户,2024年完成3558户。在新丰镇裕南村,建筑工人们正为最后一批农房加装坡屋顶和保温层。“我们坚持‘一户一策’,既保留苏北民居的黛瓦元素,又升级节能门窗、光伏屋顶等现代设施。”区住建局负责人介绍,全区已建成23个新型农村社区,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7个,新老村庄融合发展的“绣花”功夫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品质”。

从“治污”到“治美”,“三大革命”刷新乡村底色。走进南阳镇广丰村,家家户户门前的分类垃圾桶整齐排列,村口的污水处理站悄然运转。“整治环境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老百姓感到满意,亲戚朋友看到我们这里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家前屋后收拾得很有条理,都十分羡慕!”村民刘月付指着“人居环境红黑榜”说。来到新丰镇太兴村,路面干净整洁,民房错落有致,路道平坦宽敞,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街上垃圾少了,门口的河道也更干净了。”说起家门口的变化,在这生活了60多年的村民韦老伯赞不绝口。近年来,我区以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为抓手,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0916座,建成生态河道101条,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乡村环境实现从“一时净”到“长久美”的蝶变。

从“通路”到“通富”,四好农村路激活振兴脉。走进大中街道恒北大道,道路两侧满载农产品的货车络绎不绝。该大道主要通于恒北原乡温泉和恒北星星乐园,建设这条大道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恒北村的产业+文化+旅游。近年来,我区高标准建设“四好农村路”,同步推进路网绿化、亮化和智能化,全区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超90%。同时,重抓特色赋能,打造旅游亮点,将区域资源禀赋、生态优势、产业特色、乡村特色、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融入道路设计和建设,坚持以路引景、以景串线,高标准建设最美乡村旅游公路,坚持“交通+产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让条条村路变身“共富通道”。

沃野田畴起欢歌,宜居宜业谱新篇。我区正以“千万工程”为笔,以民生需求为墨,在广袤乡村绘就“城有乡韵、村有城风”的现代化画卷,让幸福生活的梦想在每一寸土地上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