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不跌倒,我能行”
——关注首个老年人跌倒预防宣传周

6月9日至15日是我国首个“老年人跌倒预防宣传周”,主题是“主动防跌倒,积极老龄化”,并提出“要锻炼、要服老、要适老、早治疗”的十二字防跌倒口诀。

“要锻炼”,即老年人在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金鸡独立、提踵、坐站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方式改善自身的肌肉力量及平衡功能。

“要服老”,即老年人在心态上应接受增龄导致身体机能退化的现实,主动接受并使用必要的适老辅具;在行为上,要习惯“慢”节奏,起床,起身、站立、走路、上车等动作都要“慢”一点儿。

“要适老”,即对老年人生活的居家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如改善家中照明,室内光线强度适中;去除室内不必要的台阶和门槛;使用防滑材质的地板、地砖并注意保持地面干燥;在马桶、淋浴、床、沙发、台阶、楼梯、斜坡等重点位置安装扶手等。

“早治疗”,即老年人应积极治疗跌倒相关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骨骼关节疾病等;如果发生了跌倒,无论受伤与否都要及时告知家人和医生,以及时排查跌倒发生的原因。

 

 

[链 接]

警惕最易跌倒的6个时刻

 

1.起床时 清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如果急着起身活动,摔倒风险大大增加。

2.洗澡时 浴室湿滑,老人行动力下降,洗澡难免用时更长。当温度逐渐升高会导致血管收缩、出汗增多,造成缺氧、头晕、目眩等症状。

3.起夜时 起夜时的血压变化造成脑供血不足,造成短时间头晕,而夜间光线昏暗,老人视力差,再加上半夜头脑不清醒,极易摔伤。

4.接电话时 很多老人一听到电话铃响或震动就会条件反射地紧张,急着去接听,忽略了肢体动作的协调性。

5.上下车时 拥挤的公共交通很容易让老人摔倒,上了年纪的老人最好不要去挤公交。

6.坐扶梯时 老人的平衡能力差,即使扶着扶手,也可能站立不稳。尽量选择乘直梯,如果只能选扶梯,应保持双脚等肩、分开站立的姿势。

日常生活中,老人最容易发生摔倒、骨折意外的地方就在家里,子女及照护者要排查一下居家环境,减少隐患:过道别放地毯和植物;尽量别设门槛;过道、浴室加装扶手;改用毛料或棉质等防滑材质寝具;室内加装小夜灯。

 

(来源:区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