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刘庄镇:
集市文化焕新彩 乡村消费添活力

记者  宗敬婷

 

在刘庄镇,赶集不仅是一项传统的经济活动,更是一种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方式。如今,该镇仍保留着每月“逢五逢十赶大集”的传统,这一传统正焕发出全新生机,成为推动乡村消费的新动力,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集市焕新,点亮乡村消费

 

刘庄镇的集市历史悠久,承载着几代人的珍贵记忆。为积极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该镇精心打造集市经济新载体,进一步丰富消费市场,拓展乡村消费新空间。

每逢赶集日,集市上的摊位依次排开,现场热闹非凡。这里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乡村文化的展示窗口。“春夏秋冬”四季主题活动是刘庄大集的重头戏。集市摆摊范围有序开放,手工艺品、特色小吃等纷纷入驻,吸引了众多游客。龙心村的小手工、东方村的草莓、友谊村的红皮洋葱……这些独具特色的乡村产品,通过“一村一店一品”的模式进入集市,不仅丰富了集市的商品种类,也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创新举措,传承传统文化

 

今年,该镇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在集市常态化开展各类活动,全力激发集市经济活力,提振消费信心。引导群众设摊经营,鼓励各村开设“手作专区”,展销本村特色产品。文创潮玩、手工手办等专区的设立,为集市注入了青春活力,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线上云赶集直播专场的推出,更是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实境赶集、线上下单”成为现实,为刘庄大集广泛汇聚“人气”。

“镇上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实实在在帮助集市提升了人气、增添了活力,如今邻镇也有不少人来我们这儿赶集了。”集市所在地云溪社区负责人朱小燕表示。如今,刘庄大集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在这儿,人们不仅能买到心仪的商品,还能体会到乡村的质朴与热情。

 

松绑减负,激发经营活力

 

为进一步繁荣集市经济,该镇切实为个体经营减轻负担、放宽限制。合理规划经营区域,允许临街店铺在特定区域分时段开展出店摆摊经营活动,大力发展“夜市经济”。在集镇的振兴路、万寿路等适宜地段,设置网格化外摆摊位,保障流动商贩能够规范摆摊经营。

“政府为我们划定了经营区域,我们可以安心做生意了。”东联村村民吴庆宝感慨地说。这种减轻负担、放宽限制的举措,不仅为个体经营者拓展了发展空间,也为集市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以前就喜欢做手工,但一直没有合适的地方售卖。”光荣村村民束必才表示,“集市设立了‘手作专区’,我可以在这儿摆摊,把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卖给赶集的人。没想到大家还挺喜欢,我的手艺也能转化为收入了!”

 

优化服务,增添烟火温情

 

为持续增添集镇的“烟火气”,该镇全面优化服务保障工作。每月组织人员前往集市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常态化做好环卫、安保、后勤、食品安全等各项保障工作,为激发消费内需、拓展灵活就业、繁荣市场营造优良环境,持续汇聚集镇“财气”。

进入夏季,持续的闷热天气让刘庄大集进入了“热辣滚烫”状态。该镇在集市上设置了酸梅汤饮水点,供摆摊商户和赶集群众免费饮用,带来夏日的“清凉惬意”。

 

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不仅要切实提升农民收入,更要让乡村生活丰富多彩。刘庄镇独具特色的赶集文化,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践行与深刻阐释。该镇举办了一系列主题明确、内容多元的集市活动,满足了村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有力推动了乡村各类产业的协同发展,已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如今,刘庄镇的赶集文化蓬勃兴盛,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它为乡村消费注入活力,增添乡村生活的魅力,凭借其独特的吸引力,吸引着更多人走进乡村、感受乡村、融入乡村,共同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